初珥金貂谒紫皇,仙班最近玉炉香。为怜未惯丛霄冷,独赐流霞九酝觞。
猜你喜欢
玉殿吹笙第一仙,花前奏罢色悽然。忆曾偷学春愁曲,谪在人间五百年。
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qīn)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bāo)栎(lì),隰(xí)有六驳(bó)。未见君子,忧心靡(mí)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dì),隰有树檖(suí)。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傍晚光景小鹰隼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忧心忡忡满怀担心。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栎树,洼地里梓树榆树繁茂成荫。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满怀悒郁忧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山梨。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迹,内心里忧心忡忡如醉如痴。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早忘了我啊没有丝毫记忆!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59-261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鴥:鸟疾飞的样子。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如何:奈何,怎么办。
苞:丛生的样子。栎:树名。隰:低洼湿地。六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
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檖:山梨。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意表达得相当蕴藉。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朱墨丛中不惮劳,騞然聊试发硎刀。
得时行道官无小,与物为春政自高。
闲对崆峒餐秀色,醉濡章贡助吟毫。
自怜无计相从去,十八滩头泛一舠。
道人极目立苍茫,叹息红尘去路长。车折秦关投虎口,马窥蜀栈战羊肠。
海天鹤送仙书到,石洞花分春酒香。寄语往来名利客,不如学道至安堂。
永夕见招宿,诗书盈草堂。静吟倾美酒,高论出名场。
窗飒松篁韵,庭兼雪月光。心期身未老,一去泛潇湘。
阏氏妒,妒汉女。单于乐,乐翁主。金珠纨縠压驼马。
恩马堂堂斯列健,人间又见此头颅。
龙翔凤翥君堪喜,骥附骖随我敢吁?
岳峙渊停真磊落,天心民意要同符。
双江会合巴渝地,听取欢虞万众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