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文学老,栗里是渊明。菊植东篱下,尊深北海情。
披襟惟意气,弹剑薄功名。不厌过从数,绨袍念李生。
皎皎红罗幕,高高碧云楼。娟娟一美人,炯炯露双眸。
郎居柳浦头,妾住鹤沙尾。好风吹花来,同泛春江水。
展开阅读全文
我虽无丝无竹亦无肉,犹有杜子美万卷书,
犹有陆士衡三间屋。作诗宁作郊岛之寒瘦,
终不屑元轻而白俗。文章杂在众人中,
大似浊河横济渎。平生浪费几吟笺,
何啻右军九万幅。既尝注漆园之十九言,
又颇拟栗里之四八目。道眼一照百皆妄,
未若奴耕婢织躬课督。江湖落魄但欠一归耳,
休官已幸天从欲。子男女七孙四人,
有菜共羹吾亦足。过此更徼非妄福,
政恐招忧复招辱。宅门夏荫双高桐,
园径秋香万丛菊。于是自歌招隐歌,
歌曰鹤怨猿惊兮在空谷。四十余年萍蓬将七十,
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
画舸图仙兽。
飞艎挂采斿。
榜人事金桨。
钓女饰银钩。
细萍时带檝。
低荷乍入舟。
猿啼知谷晚。
蝉咽觉山秋。
台山卜隐十余秋,曾伴仙翁处处游。
瀑布长流天上雪,翠屏高倚洞前楼。
云堆华顶寻飚驭,月满灵豀狎海鸥。
此地重归别得路,赤城玉府透瀛洲。
碧草东西埭,黄鹂远近山。岩春花气足,檐日鸟声閒。
文字虚堆几,园林不设关。一条烟际路,朝往暮来还。
独思贤王府,遂作豫章行。雄镇庐霍秀,高秋江汉清。
见闻惊苦节,艰故伤远情。西邸延嘉士,遗才得正平。
一水从天下,源深不可知。
千寻垂缟练,余沫散珠玑。
响激雷霆合,风生草木欹。
老僧来灌顶,溅湿薜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