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径扶疏夏木长,闭门寂寞思清谈。剥啄忽闻故人至,一室斗大容二三。
篝镫促席无宾主,不觉夜雨飘廉纤。忆昨分张滞京国,尺书千里开云缄。
笑我征人尘土堁,岂如高咏云霞酣。于今会合在乡县,豪俊况复数子兼。
一青掉舌肆奇伟,谈天上欲穷钩钤。姬传嗜古不尼古,菁英榛莽从夷芟。
仲孚深沈守元默,往往雄辩当之惭。惟余因循不树立,十年潦倒空青衫。
诸君铿锵廊庙器,和声努力追韶咸。人生有志岂无用,扶摇弹指看图南。
猜你喜欢
经行塔下几春秋,每叹无缘到上头。
今日登临方觉险,不如归去卧林丘。
君家渝水我螺川,同是江南百里天。同道同心更同姓,只年相远却忘年。
诗逢佳节应酬忙,三斗何妨效汝阳。
帽任欹斜双鬓白,菊无今古数枝黄。
龙山景物自消长,焚里琴书今在亡。
往事莫谈添感慨,醒时也作次公狂。
浅水立凫翁。芦荻西风。焜黄老柳半书虫。一段冷云斜日外,澹影横空。
路指凤城东。石陌遥通。田家禾黍正年丰。夹岸舞翻红稏,拍手儿童。
比比人称马少游,此生乡里信沈浮。东平格语善最乐,□老家风贫不忧。
白战雪中诗敌手,黑甜梦外酒扶头。子孙富贵曾无望,只嘱吾书仔细收。
席地幕天君勿嘲,随宜野蔌与山殽。
幽花避日藏深叶,归燕寻人理旧巢。
曲水咏觞空念昔,斜川邻曲自论交。
清贫尚媿茶山在,送老湖边有把茆。
凤髻(jì)蟠(pán)空,袅(niǎo)娜(nuó)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tuó)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1页
2、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74-175页
3、夏征农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341、2418页
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梁州:指《梁州》大曲。刘郎:一般采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这首小令描写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全曲紧扣着舞姿来写。“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者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描写舞者的具体形象。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动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
这首小令写法极其夸张,强调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量,使人有如见如闻之感,其用语之典雅、清丽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