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鹤栖金刹,秋僧过石桥。
猜你喜欢
颇知鹤胫缘诗瘦,早弃鱼须伴我闲。
春色迷人恨正赊(shē),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yáng),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春色迷人而愁怨却正长着,怎能忍受丈夫远游不归,和暖的春风吹拂,轻柔的雨露滋润,梨花盛开。
帘外的春燕似有情般相伴同飞,槛前的绿杨树无力地斜向一边,小屏风后只能空做着到天涯相随的梦。
2、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242页
赊:多。韦庄《出关》诗:“马嘶烟岸柳阴斜,东去关山路转赊。”恨正赊,即恨正长。可堪:哪堪。荡子: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飏:轻轻地飞扬。狂梦:荒诞之梦。一说即痴梦。《广雅·释诂》:“狂,痴也。”
上片“春色迷人恨正赊”一句,起得出奇。“春色迷人”本应逗人喜爱,延之长久才好,因而每有叹惜春天“留不住”的诗词。可是此词却嫌恨它逗留人间的时间太长了,由“迷人”转而为“恨”,感情的落差似嫌太大,颇令人难以捉摸。但是紧接上一句“可堪荡子不还家?”以问作答,那原因再清楚不过了。这是少妇自问抑或问“荡子”抑或问别人,那无关紧要,总归她是在倾吐愁肠的来由:春色迷人,而荡子不在身边共赏,那闲愁怎能让人经受得了。又岂能不迁恨于惹她伤心的春色,嫌它漫长。
“细风轻露著梨花”一句,是写景,也是写人写情。清晨,春风拂面而来,雪白的梨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格外清新幽雅,却又不无冷清之感,给人以“梨花带雨”即少妇落泪的感受。这句寓情于景,写少妇面对春景伤心不语,潸然泪下,表现了思妇那孤苦纤弱的心。
下片“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两句,是缘情写景。“有情”、“无力”相对而出,可见女主人公的心思不在乎赏春惜春,而在于寻求夫妻朝夕相伴的恩爱生活。在她看来,纵然是盎然滴翠的阶前杨柳,也以其无人伴赏而显得“无力”——黯然失色,毫无生机;只有象燕子那样结伴双飞,自由自在,才有情有意有乐趣。然而丈夫不在身边,眼前留给她的是一片索然。
但是,少妇不甘心于这等寂寞闲愁,结句“小屏狂梦极天涯”,尽写出她执着的追求。写女子用“狂”字,似与身分不合,却恰能写出少妇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急切心情,可知她定然能做出一个美梦。一句之中,“小屏”与“天涯”这样空间对比度极大的词语连用,也有极好的艺术效果。那屏后的少妇,为在梦中寻觅“荡子”,那怕到天涯海角,也无所顾及。纵然那里没有迷人春色,没有洁净的梨花,甚或没有双燕飞舞,没有杨柳依依,只要有他,便有情趣,有意义。于此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钟情,对爱情的坚贞。前人认为此结句有“振起全片”之妙,此评宜哉。这首词缘情写景,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语言优美动人,比喻贴切,含蓄蕴藉,结句振起全篇,殊可玩味。
吴乡白波田作湖,越乡赤日溪潭枯。衾绸不换一斗米,细民食贫衾已无。
连艘积廪射厚利,乌乎此曹天不诛。闻道闽中米价贱,南望梗塞悲长途。
乡近翻愁远,张帆向夕征。荒汀孤雁下,独树乱鸦争。
见月渺离思,翻书多古情。寸心将母切,何计慰归耕。
缺甓残砖无处寻,当年筑此虑尤深。
君王自向沙丘死,何必区区戌桂林。
田横兄弟能得士,五百英雄同日死。苍茫孤岛葬英魂,夜夜灵风吹海水。
水中突兀生云根,碧血斑斑浸清泚。落日寒潮没远空,老蛟捧出霞天紫。
阴云泼墨黯黯飞,鱼龙呵护终不毁。有客探胜游东莱,携归置我乌皮几。
摩挲三叹秋气高,义士精发今在此。燃镫阴夜光青荧,振笔疾书惊且起。
笔端恍惚鬼神来,口噀海涛落满纸。
芳屏画春草,仙杼(zhù)织朝霞。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美丽的屏风上画着春天的花草,仙女的机杼上织着早晨的云霞。
但是这些又怎比得上青山绿水的道路上,迎面飞舞而来的花瓣呢。
参考资料:
1、小升初网.林塘怀友
杼: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