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枕苕溪一曲,僧依城郭千家。
客至未尝芡觜,我来恰及荷花。
猜你喜欢
寺枕苕溪一曲,僧依城郭千家。客至未尝芡觜,我来恰及荷花。
坠(zhuì)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pǔ)。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秋莲苦:秋莲结子,莲子心苦。
“试托”句:意将哀伤之情寄于乐器的弹奏之中。
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诉说离别相思之苦的词,离别相思是历代词篇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倘若写不出特点,是最难引起读者注意的。
开头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习见之事喻简单之理。坠落的雨点已经辞别了乌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经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习见之事,它们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甚至是生死离别隔绝永无相见之期。“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把离别之苦称作”遗恨”,可见相离之长久,以秋莲比其苦,则以我心对莲心,多占了一个“心”字,这些地方都写的很细致。下片写的是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尝试和努力,这其中颇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见小晏笔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发,这是有古语可凭的,“悲歌可以当泣,遥望可以当归”么,可是,“忍泪不能歌”,未曾开口,已经泪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诉诸丝弦,“试托哀弦语”,而且在哀弦之中诉说了自己的愿望,同时也得到了允诺,“弦语愿相逢”,说的正是丝弦弹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这只不过是宽慰之意,却也不肯放弃这一丝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问中仍然没有完全放弃那一丝希望。
谁信金陵刺史肠,曾怀珠玉夜光芒。一尘侍从才虽短,双奉君亲日更长。
得郡免营三釜粟,过都容捧万年觞。遥知南北相望处,风在檀栾月在棠。
久参老宿问心真,昼掩閒门不厌贫。绕屋藕花池十顷,此中那复有嚣尘。
□□□□□□□,□□□□□□□。□□□□□□论,不信山矾敢雁行。
红纷团枝一万重,当年独自费东风。
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
争跨迎侯彩竹新,相呼回策巧如萦。一鞭看是谁先著,稚子群中觅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