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湛然数从军,十稔苦行役。而今近衰老,足疾困卑湿。
岁暮懒出门,不欲为无益。穹庐何所有,祗有琴三尺。
时复一弦歌,不犹贤博弈。信能禁邪念,閒愁破堆积。
凊旦炷幽香,澄心弹止息。薄暮已得意,焚膏达中夕。
古谱成巨轴,无虑声千百。大意分四节,四十有四拍。
品弦欲终调,六弦一时划。初讶似破竹,不止如裂帛。
忘身志慷慨,别姊情惨戚。冲冠气何壮,投剑声如掷。
呼幽达穹苍,长虹如玉立。将弹怒发篇,寒风自瑟瑟。
琼珠落玉器,雹坠渔人笠。别鹤唳苍松,哀猿啼怪柏。
数声如怨诉,寒泉古涧涩。几折变轩昂,奔流禹门急。
大弦忽一捻,应弦如破的。云烟速变灭,风雷恣呼吸。
数作拨剌声,指边轰霹雳。一鼓息万动,再弄鬼神泣。
叔夜志豪迈,声名动蛮貊。洪炉煅神剑,自觉乾坤窄。
钟会来相过,箕踞方袒裼。一旦谮杀之,始知襟度阨。
新声东市绝,孝尼无所获。密传迨王遨,曾为山甫客。
近代有张研,妙指莫能及。琴道震汴洛,屡陪光禄席。
器之虽有声,鍊此头垂白。中间另起意,沈思至峻迹。
节奏似支离,美玉成破璧。为山亏一篑,未精诚可惜。
我爱栖岩翁,翻声从旧格。始终成一贯,雅趣超今昔。
三引入五序,始作意如翕。纵之果纯如,将终缴而绎。
嵇生能作此,史臣书简策。又谓神所授,传自华阳驿。
韩皋破是说,以为避晋隙。张崇作谱序,似是未为得。
我今通此论,是非自悬隔。商与宫同声,断知臣道逆。
权臣侔人主,不啻韩相贼。安得聂政徒,元恶诛君侧。
上欲悟天子,下则有所激。惜哉中散意,千古无人识。
未与骚(sāo)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lí)族,犹向陶翁觅(mì)宠光。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参考资料:
1、章楚藩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56-157
2、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11-112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政缘:正因为。政,即“正”。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黄:指黄菊。
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这也许另有所指。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