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漫翁,无钱可沽酒。青衫典不得,黄卷卖不售。借问公田中,秫米种几斗。
休管将来旱与水,莫为妻儿种粳米。兄来留下二万钱,送与酒家主人未。
不然何计见春风,空将花插白头翁。簿书营营几时了,何如载酒访扬雄。
猜你喜欢
有人惠我一枝花,五彩妆成千万葩。蜀纸写诗酬国艳,吴瓶汲水贮香霞。
半酣酒色从人赠,尽带春风入我家。醉倒吟翁君不见,儿童偷与插乌纱。
白发飘飘似鹤形,每因多病得身轻。日长睡起无多事,一串菩提一卷经。
两崖天倚画图开,万里风高猿啸哀。闻道万年崔相国,白头也复赐归来。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hāo)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zūn)酒对不酌(zhuó),默与玄相话。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陵阳山上的隐士,是身、世两忘的人。
他们住杂草丛生的简陋居室,令人觉得比整个天下还宽广。
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地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人们由于不知足,故常爱叹息自己遭遇不好。
参考资料:
1、陈光.杜牧诗赏读:线状书局,2007年:45页
2、邓绍基周秀才侯光复.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杜牧:大连出版社,1997年:73页
3、刘逸生.杜牧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71页
陵阳:陵阳山,在宣城。传说是陵阳子明得道成仙的地方。北郭:指北郭先生廖扶。身世:身,自身。世,社会。
蓬蒿:蓬草和蒿草。形容杂草丛生。三亩居:泛指村野寒俭的住宅。
“樽酒”两句:用东汉扬雄比喻元处士。这两句是说:他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寡:少。
全诗描绘了元处士的隐居生活,对他的清静无为、心与玄游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示赞许。
前两句总述,点明元处士的隐居地点和高行。在陵阳山上有一个德行像汉代北郭先生的隐者,他是一个对自己、对世间都超然相忘的人。以下从居室和生活两方面进行分述。元处士居住的地方长满了野草,但在他看来,这么简陋狭窄的地方,却比整个天下都要宽广。这些说明,正是因为他胸怀宽广,所以才有这种感觉。元处士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即使斟了一杯酒,也常常不饮,而是默默地玄想冥览,心游太玄。他身居斗室心宽天下,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到达这境界须有寻“玄”觅“道”的文化底蕴支撑。“玄”就是“道”。中国古代任何学派都不否认道,亦即都承认宇宙是个自然展开的过程,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捉摸道的运动变化。针对不同问题捉摸道便产生各种学说。而元处士则更希望超越一切学说而直接到达道的境界。心宽天下便取得真正自由。这两句亦是对元处士的赞誉。
最后两句带有惋惜之情,对元处士如今的处境表示同情。诗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元处士平时也一定常叹息自己的人生机遇少,没有得到好的机遇或没遇到真正欣赏自己的人。话虽如此,语气中却带着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自得的意绪,避世而相忘于江湖,悠然忘我,与自然浑然一体。
使君殊好在,五马看仍骢。说剑丰城色,振衣天柱风。
宦携心事远,诗离物情工。满目交游态,高秋有一鸿。
酒渴上安市,甘寒为解园。
鹅儿黄不见,空见鹭鸶飞。
石骨分开四角棱,日华磨透镜光明。水流圆折仍方折,忽作铿然戛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