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空回长者车,草玄论字总何如?秋宾鸿雁传书后,岁在龙蛇入梦初。
萱室东风留綵服,瓜庐夜雨忆春锄。山阳地下无穷恨,满目寒云泪洒裾。
猜你喜欢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因名。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山桃:野桃。上头:山头,山顶上。
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縠文:水波纹。
兰桡:兰木桨。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但古诗、文中常说兰舟、兰桨、兰桡等,只是一种美称,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
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滟滪堆:原是瞿塘峡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英武石”“燕窝石”等。
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嘈嘈:水的急流声。
巫峡: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银钏二句:描写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江边汲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开荒种田。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百年瞬息耳,至难得者人。我心非一掬,我性岂识神。
二曜昭昭在,各各自天真。
武夷九曲惯曾游,暮雨危滩阻去舟。双眼迢遥云外望,群峰宛转意中留。
栖迟讲道人应古,汗漫寻真事却幽。不用登临恣清赏,胸中元自有林丘。
读书明大义,忠孝淑□多。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此是真学业,勖哉毋蹉跎。宋儒讲性理,探索常入魔。
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汉儒勤考据,万言辨一字。
即令辨之详,未必济平治。后有好学者,獭祭矜腹笥。
图书翻满床,自作还自注。诘曲无和音,落索无生致。
谓之阳湖派,矜奇树一帜。卓哉定峰子,读书怀大志。
一部十七史,穷究古今事。其论既宏通,其才复恣肆。
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
翠云低护玉楼台,露洗香苞逐渐开。
昨夜赏花人酒醉,月中错认水晶杯。
英魂招不起,应在此徜徉。红绿波相映,真成锦绣乡。
觅醉无千日,浮家又一春。
閒门久罗雀,贫甑自生尘。
我欲论秦过,君须赋洛神。
穷途依三阮,遂欲老於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