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山中三日雨,楼上群峰翠如堵。山人十载始归山,旋葺茅堂种松树。
踵门有客何逍遥,留之信宿去莫招。囊衣橐粮具舟楫,千里一揽钱塘潮。
东方大海天下无,风雷震荡群龙趋。蓬莱仙人袁大夫,因卿为问今何如。
猜你喜欢
卧病空山里,君来起素秋。叩门惊远字,扶杖揖清流。
潦倒炊粱客,从容树橘侯。偶同萤夜语,行李又何州?
先民有遗训,忠信行蛮方。夫苟慎率履,焉往非所臧。
粲粲月山子,俊气夙开张。神驹产渥水,万里看腾骧。
朅来事谭讨,束志翰墨场。踆踆茂贞检,折节辞故常。
既全孝友思,亦昭事学光。蛩然捧枢幕,慎畏心孔将。
谗忌纷若猬,我道胡低昂。时清天路廓,茅茹拔泰昌。
专城秉旄节,出守西南彊。人言罗鬼域,皮卉衣冠裳。
控驭稍失理,干戈肆跳跄。不闻往车诫,抗辙纷蜩螗。
我告君勿惑,制下重身防。参倚恒不违,殊类亦同行。
九夷圣所慕,诸夏或胥戕。弦促瑟始戾,辔援骖乃扬。
行哉葆终绩,在远期勿忘。何以沥别款,叙款陈兹章。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huá)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jué)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jiàn)精。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参考资料:
1、黄进德.欧阳修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50-151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92
3、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1
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席:犹言列坐。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列爵:分颁爵位。公卿:指执政大臣。
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鲁迅的祖父就因为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
枕寒衾冷对孤灯,室似邮亭榻似僧。
清泪几行揩又落,斜风细雨送残更。
赤松五千丈,一丈一云生。
蛟龙分叶卧,雷雨抱枝鸣。
阴好鹤长在,巢居仙自营。
苓须指夕,辅取九丹成。
膺符称太母,衍庆广金源。衣练蠲重彩,躬蚕屈至尊。
赐冰防病暍,恤狱恐民冤。孝意遵遗训,词臣叹永言。
西门之外龙门桥,森森万竹参天高。扁舟欹侧入荻浦,秋云黯淡横江皋。
连峰隔岸势奔走,巨舸争渡声嗷嘈。乘醉披襟一鼓棹,诗成吟啸轻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