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池中央,池水深尺许。勿谓江河远,时来足风雨。
猜你喜欢
翩翩清世佳公子,秩秩初筵集上才。宿昔八龙何护落,于今三凤喜毰毸。
通家会面嗟何晚,良会知音讶许猜。有约高峣同过我,不论晴雨有花开。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gòu)。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yíng)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
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参考资料:1、《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45页。
彀:同“够”。
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青蝇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作。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词的上阕寥寥二十一字,却弥散着失意与无奈的情绪。一句“折尽风前柳”,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正所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而一个“尽”字,亦写出了词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风前的细柳方能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隋朝诗人的《送别诗》说:“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离别总是黯然销魂,也总能勾起万般感触。
词的下阕,笔锋突转,由伤别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此来劝慰友人勿叹于西风古道,不要独自销魂消瘦,今日一别,相聚又不知是何时,索性狂歌痛饮,以慰年华吧。“痛饮频搔首”,这里容若当是引申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的句子,将友人引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来,容若继续宽慰友人:小人谗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正如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所言,“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此时的纳兰是愤愤不平的,却也是沉默无奈的,但这种沉默却源自他的清傲与旷达。
这首词写别情,却脱出别情外,终又回到别情上,始终想解脱,故作旷达语,又始终不可解脱,终归于一句对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宽慰自己。全词可谓凄婉哀绝,能催人生出同感来。
总角年华致此身,涓埃无复答君恩。诗书聊欲酬先志,名字深惭籍党人。
北阙觚棱重回首,南山风雨独伤神。从今膝下承欢去,清泪潸潸出国门。
老去久蒙天下谤,回忆四十真少壮。乃索我为四十诗,意气畏君正豪宕。
立名立德未可量,奉亲日永趋高堂。交友满座将进酒,任侠何人识热肠。
夜来颠风何太雄,吹折老夫屋后之长松。长松吹折犹自可,有鹊养子巢其中。
巢倾子死鹊飞去,哀鸣嗷嗷绕他树。向来自谓安如山,今日方知致身误。
呜呼!长松尚有吹折时,草藏之禽尤可嗤。
玉肌花脸柳腰肢。红妆浅黛眉。翠鬟斜亸语声低。娇羞云雨时。
伊怜我,我怜伊。心儿与眼儿。绣屏深处说深期。幽情谁得知。
鼓声震荡冯夷宫,帆腹吞饱江天风。长年望云坐长啸,稳驾万斛凌虚空。
主人扬州卖盐叟,重楼丹青照窗牖。斗帐香凝画阁深,红日满江犹病酒。
钱塘女儿静且姝,臂金盈尺衣六铢。凭阑饭饱观戏鱼,清波照影红芙蕖。
江城到处时弥楫,遍买甘鲜穷所悦。千里携家任去留,一生为客无离别。
敦农抑商昧远计,遂使素封轻得意。握筹狡狯俯承命,危坐咄嗟收厚利。
田庐彫敝君知否,终岁勤劳莫糊口。夏税未了秋税来,三十六策惟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