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去后,曲栏荒径老孤芳。公来花亦生光。一阵朝来细雨,开作十分黄。
甚厌厌抱疾,却误重阳。
曾吟短章。也曾见醉衔觞。但得翛然相慰,欹枕何妨。
燕山已远,且莫问园亭此际霜。人意足、处处花香。
猜你喜欢
斜桥絮起,乱红牵恨点重茵。慵莺尚语残春。闻说凌波新步,遮断绣漪尘。
恣蜡镫罗带,斗取閒身。
长安丽人。算醉醒,总迷津。狼藉东风不管,只避花瞋。
波帘翠颦,梦不散、相思堤上云。钗钿约、总是愁根。
西风过后,更无落叶作秋声。锦机偏动幽情。万里天涯路窄,何处月长盈。
叹沧波一片,轻换阴晴。
凝眸短檠。浑未辨、旧时明。况又潇潇细雨,遥夜争鸣。
繁华梦久,怕相将、都付与云屏。愁玉女、立尽残更。
青青杨柳,送行人、南北东西。门前征马初嘶。慢唱阳关一曲,手捧白螺杯。
不愁君远去,但恐归迟。
飘然路歧。知此意、只金徽。看取双双瓦雀,对对凫鹥。
波心争浴,便朝昏、那有断肠时。怎人生、惯见生离。
太史告春才五日,东风昨夜传消息,斗边一星下南极。
饰以貂蝉扶社稷,更昌斯文开民则。
好风吹梦到祠山,造物乾忙我自闲。
五日颂声今故在,一春诗债共谁还。
鼠肝虫臂窥前辈,蜗角蝇头战百蛮。
遥指行云为公说,由来此语不须删。
客心愁日暮,徙(xǐ)倚(yǐ)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fú)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
时已黄昏,烟霭四起,在山间弥漫,将树色吞没。黄昏的江面,放眼四顾,没有比那翻光倒影、绚烂多彩的晚霞,更引人注意了。
江面独鹤凌空飞过,成对的野鸭还在浪花中嬉戏。
傍晚凉意侵袭,我仍站在岸边不想离去,千里之外的故乡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徙倚:徘徊。
凫:野鸭。
兹:现在。无衣:没有衣着。
首句“客心愁日暮”,起调平稳,而包笼颇大。诗人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时已黄昏,烟霭四起,在山间弥漫,将树色吞没。面对如此景象,使人不能不产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的慨叹。是以“客心”一句,实使“山烟”一句不呼自来,所谓因情生景是也。但是,诗人眼前虽不得归,归期却未必无望,所以他的内心,也不尽是悲凉。“山烟”一句色调太暗沉,于是“江水映霞晖”,诗意又振起。黄昏的江面,放眼四顾,没有比那翻光倒影、绚烂多彩的晚霞,更引人注意了。这晚霞一及江面,一江流动着的,便似乎不是水,而是万匹锦绣。这一句色调明丽鲜亮,正是诗人心中希望的象征。“独鹤”二句的两两相对,机杼又与上二句相同。独鹤凌空,形单影只,则使人生一身飘泊之悲;双凫出浪,相亲相近,则使人生夫妇相聚、举家团圆的向往。不过,这二句与上二句对比手法虽同,但笔致一阔大、一灵动,其趣亦不相同,而分别可喜可玩。诗最后以离乡千里,天寒无衣,凄然作结,回应到首句,则全诗成一浑然整体矣。
这首诗,写景流丽,言情婉转,不作艳词丽句,能以本色见佳。尤其是其中间四句,对仗精切,音调谐婉,缀句连篇,宛如唐律,是全诗最胜之处。即此一斑,亦可知老杜“苦学阴何”之语,实非虚谈,若何逊之诗,真有可学之处。
儒家所尚者,行善与文章。
用舍何尝定,枯荣未易量。
干求便黾勉,得失是寻常。
外物不可必,其言味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