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岩紫芝久不采,淮南丹书竟安在?仙人劝我三洞游,身如骑龙到东海。
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捲雪连山来。双童手弄海底日,红光一道金莲开。
瑶草绿可折,琼树花冥冥。昔人炼丹丹灶在,锦苔绣石光青荧。
雷行半空中,逢逢击天鼓。玉女鸾笙时下来,前头四足神鱼舞。
醉拂珊瑚鞭玉虎,我欲因之穷洞府。閒访八公五云里,为说苍生受辛苦。
不然飞出西华颠,太极总仙之洞天。安得周回更二千,直与龙岩之洞相钩连。
莲花峰上重携手,笑揽霞觞窥八埏。
猜你喜欢
错落岩花是醉茵,景因人胜画难真。林泉盛迹幽栖地,谁分松云不恋人。
商颜紫芝久不采,淮南丹书竟安在。
仙人劝我三洞游,身如骑龙到东海。
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卷雪连山来。
双童手弄海底日,红光一道金莲开。
瑶草绿可折,琼树花冥冥。
昔人炼丹丹灶在,锦苔绣石光清荧。
雷行半空中,逢逢击天鼓。
玉女鸾笙时下来,前头四足神鱼舞。
醉拂珊瑚鞭玉虎,我欲因之穷洞府。
闻访八公五云里,为说苍生受辛苦。
不然飞出西华巅,太极总仙之洞天。
安得周回更二千,直与龙岩之洞相钩连。
上方钟磬隔花闻,便觉仙凡势自分。争信草灵堂也笑,笑他猿鹤恋松云。
龙飞何日起苍岑,洞壑蜿蜒窟宅深。玉乳垂花春不尽,石田承雨昼长阴。
盘云座古留仙迹,流水声寒净客心。拟约东风重载酒,碧桃迷路恐难寻。
远看山有色(sè),近听水无声(shēng)。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jīng)。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夙昔负山居,未知居山乐。归来浣尘襟,追寻旧潭壑。
登顿觉径仄,跻攀惭足弱。峰形喜刻镂,壁色疑涂垩。
复涧既萦纡,环林更参错。哀听仰淙潺,惊顾俯岝崿。
宿雨含余滋,初篁解新箨。吹万地籁鸣,出虚天乐作。
云阴冒水生,岩花依草落。倾晖忽向西,归路欣残灼。
兴阑已历程,心结重游诺。缮性宜寂寥,赋命非穷薄。
宇宙旷无垠,知仁聊可托。
远寺梢清梵,孤城咽晚笳。稻畦眠堮渌,榕径愕悬蛇。
尊俎辉琮璧,诗书蛰镆铘。家家馀岁计,吉贝与蒸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