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数群胡尽,烟尘北道昏。
百年身易老,万里志空存。
杨柳摇驰道,樱桃奉寝园。
南公忠义薄,此恨与谁论?
猜你喜欢
中原昔丧乱,豺虎厌人肉。
辇金输虏庭,耳目久习熟。
不知贪残性,搏噬何日足。
至今磊落人,泪尽以血续。
後生志抚薄,谁办新亭哭?艺祖有圣谟,呜呼宁忍读!
满谷松风枕石眠,中原战血又成川。
但思秦铸铜人日,不记齐成柏寝年。
大药一炉暾晚日,孤桐三尺写秋泉。
何妨狂舞旗亭下,乞与人间画醉僊。
前年从军南山南,夜出驰猎常半酣。
玄熊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毵毵。
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
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
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丸澜,雒阳八陵那忍说,玉座尘昏松柏寒。
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裤褶?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
既奉命于秦淮之上,又随我于邗(hán)沟之东,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dài),始终之际,良有可称。送蔡明远叙。乙未冬日临。石菴(ān)居士。
既:已经。奉命:被命令,被要求。邗沟: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追攀:追随牵挽。形容惜别。始终:自始至终。临:照样子摹仿字画。
此幅书于“乙未冬日”,即1775年(乾隆四十年),时年刘墉57岁。此书运笔圆劲,古朴飘逸,方圆兼备,苍润互见。清徐珂《清稗类钞》评刘墉书:“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其少年时为赵体,珠圆玉润,美如簪花。中年以后,笔力雄健,局势堂皇。迨入台阁,则炫烂归于平淡,而臻炉火纯青之境矣。”此幅即反映了刘墉中年时的书法风格。
月落霜繁深院闭,
洞房人正睡,
桐树倚雕檐,
金井临瑶砌。
晓风寒不啻,
独立成憔悴,
闲愁浑未已,
人心情绪自无端,
莫思量,休退悔。
倚着梅花读瘦吟,冰章雪句照人心。
未应只为吟诗瘦,且占春风笑上林。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
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
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出门望终古,独立悲且歌。忆昔鲁仲尼,凄凄此经过。
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
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五霸递征伐,宋人无战功。解围幸奇说,易子伤吾衷。
唯见卢门外,萧条多转蓬。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
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傍。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终古犹如此。而今安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