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云欲雪暮天阴,浊酒楼头手自斟。漫仕偶尝叨五马,倦游何止丧千金。
尽捐寓宅偿逋负,仅保残书伴啸吟。从此日长夜应短,未妨微耐晓寒侵。
猜你喜欢
荒城夜悄不闻更,小阁藏灯暗复明。
酒已半消诗未就,雪应欲下雨微鸣。
漫欣短晷回长至,转觉前修愧后生。
归与儿曹煮春荠,故应有味胜鼋羹。
水落烟村迥,柴门四五家。晚风回断雁,寒雨侧幽花。
世事纷无已,人生自有涯。鲸鳌真可钓,吾兴欲乘槎。
六年政绩著江乡,去后人思茇舍棠。风雅于今孔北海,循良媲昔召南阳。
胡祆咸詟丰裁峻,广厦群欣芘荫长。愧我未曾亲祖饯,聊将舆诵托篇章。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
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上片“鬓棱”五句,忆年青时情景。言室中伊人刚剪成了一种有棱有角的鬓发新式样,其形体纤弱,更显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气息早已从屏风四周向房中渗透进来。在春暖花香之时,有位少年男子在这香气弥漫的绣屋中偷懒假寐,引起了屋中伊人善意的取笑。
下片“霜丝换”四句,叙老年情景。言如今这位少年已是人老体衰,发如秋霜,处境犹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黄粱梦醒。虽然身处繁华似锦的临安都城,但老人的感觉恰如夜深寒重一般压抑;春风虽象从前一样吹拂着室中的灯光,然而老人也只感到它只是为了要吹灭灯光,吹残梅花,而没有了以前年青时代感受到的春的温情。
全词直叙今昔对春的感受,愈发显出了词人对老境凄凉的深有体会。此词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相对照参阅,则可见吴词之直,辛词之曲也。
开基凌绝顶,居与鹿为群。一径落红叶,万山生白云。
石梁秋藓合,茶灶午泉分。此地多苓术,长应侣隐君。
天将曙。黯淡残月窥窗,朝霞映树。起来唤婢移床,贪他井畔,早凉无数。
怅谁与。俄顷碧云低捲,火轮高吐。海天万里炎蒸,渴龙夭娇,阳乌旋舞。
恰喜水边桐际,风帘澒洞,旷然无暑。长昼且将马蹄,秋水閒注。
松风小沸,亲拆旗枪煮。还消受、竹肌坠粉,荷珠跳雨。
渐渐斜阳暮。乱蝉嘶到,最消魂处。茉莉枝头乳。浴罢碧阑干,箫声一缕。
无人只有,冷萤来去。
濆涌悬崖下,泠泠注不穷。将期挹甘冷,弱水渐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