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谁写梦中春,便觉芳香暗袭人。不整缟衣风外舞,水边来倩为传神。
猜你喜欢
月到稍头月愈光,雪飞稍外雪辉煌。鱼吞池影腹应洁,鸟宿岩枝魂亦香。
庾岭古崖闲自白,罗浮深坞为谁芳。疏枝冷蕊荒篱外,谁识相寻一到旁。
一枝谁自江南寄,岛屿冲寒亦有香。绘出当年东阁兴,高吟不必忆何郎。
老杜骑驴入草堂,独怜江路野梅香。定知深院黄昏后,疏影横斜更断肠。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参考资料:
1、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6
2、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
知音:知己的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希:同“稀”。念子:想念你。不能别:不忍心分别。行行天未晓,携(xié)手踏明月。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携手: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首句开门见山,喊出一声感慨,叹人间知音难觅,其势如飞瀑直下,让人直觉晴天闻雷,立刻惊警。在这句诗里,诗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刘勰之语。
诗人又溶人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样浩渺纵横于宇宙之间的胸襟气度,而钟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产生了共鸣和契合,于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诗人溶入此典正是为抒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词)之慨。这典中之典,不仅让这句诗内容大大增量,而且还让诗人感慨的语气大大加重。特别是这样的诗句出自韩愈这样一个在政坛和文坛上均属顶级人物之口,再联想到他独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觉得这一声感慨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山朋水友讯频收,怪我明农事转悠。
南墅麋猿专一壑,东溪岛鹜据三洲。
人閒颠倒舟移夜,客里凄凉坐阅秋。
六十余翁何所恋,金鸡赦了可归不。
予少不知学古难,学古直欲学到韩。柰何韩实不易学,怛觉昼夜心力殚。
茫然故步亦已失,有类寿陵学邯郸。虽然予心未肯已,尚欲勉强求其端。
跬步不休效驽马,千里未至空长叹。羡君兄弟俱早慧,家学岂止传柔温。
圣经贤传饫已久,百家诸子皆蠹残。学文要须学韩子,此外众说徒曼曼。
韩子皇皇慕仁义,力排佛老回狂澜。三百年来道益贵,太山北斗世仰观。
我生于今望之远,时时开卷相欣欢。岂惟庐陵惜旧本,我亦惜此祇自看。
子今欲假敢违命,愿子宝之同琅玕。
梁脊连年姓误标,两州骚客瘦吟腰。月河月满燕贺厦,佛国佛生虹挂霄。
多士颜欢歌杜老,一轮香满赋张乔。此途不止为科第,名节崔嵬看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