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奎壁辉垣序,龙麟瑞圣明。文章关盛化,礼乐佐升平。
灏气从何剖,繁阴久未晴。汉儒误权术,秦治喜刑名。
六代铅华重,三坟浑噩轻。陵夷伤宋韵,靡弱厌元声。
閟宝终疑护,仙灵间始呈。千年雄剑跃,万里浊河清。
昆圃青琪照,苍梧彩凤鸣。望之仍往系,酂相企先荣。
道盛纯如锡,德高粹似琼。玄情窥要妙,朗识彻晶莹。
历块腾高足,抟溟恣远程。中原旋宝勒,上苑揽奇英。
太乙藜光灿,金茎玉露擎。世争传琬琰,人共指蓬瀛。
象服徵三鳝,鸿仪备五更。尚方亲执酱,仙掌代调羹。
望以龙门峻,经从虎观横。环桥欢寓目,奏鬷喜无争。
登降音容盛,圭璋俎豆盈。愚蒙佥警铎,少小尽垂缨。
石鼓文仍焕,壁经道复行。扶衰维绝脉,起溺济苍生。
僻径荒芜扫,狂澜砥柱撑。柏梁追汉和,韶响迭虞赓。
携佩悬珠蚌,握芳满杜蘅。龙旗堪建队,牛耳独推盟。
笔势千山蹴,词源巨峡倾。奇如奔逸骥,豁若饮长鲸。
体格高三变,丰神轶两京。皇猷增润饰,帝治藉恢宏。
雅誉齐杨震,虚怀■晏婴。风随杨柳拂,月入汉江泓。
自愧磨铅质,更怜雕楮情。屠龙无可用,负鼎若为烹。
敝帚千金享,坚瓠五石盛。不能趋役役,但可守硁硁。
舌在宁堪贾,笔枯讵用耕。典裘宽自酌,薪桂苦无营。
越困三千甲,秦欺十五城。伤弓心已碎,刖足梦犹惊。
愁极因狂遣,贫来与贱并。飘摇同落絮,流滞比浮萍。
幸辱孙阳盻,欢承广厦帡。投诗曾代介,献赋几加评。
北海尊频倒,中郎屣遽迎。祇应躬负笈,敢谓托班荆。
干莫占常异,骊黄识独精。焦存爨下器,响讶铁中铮。
夜雨时沾槁,春风始扇萌。如鱼资活泼,似燕藉生成。
白日容流照,青云附远征。岂应淹下乘,冀可逐前旌。
大冶群从范,名材永作桢。味期谐重鼐,任拟寄阿衡。
地轴盘弥固,天衢道正亨。招贤勤吐握,辅世笃忠贞。
谬道星为客,翘瞻月是卿。迁乔真有托,长此效鸣嘤。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shú)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sì)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ráo)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shù)无异患干。
盥(guàn)濯(zhuó)息檐下,斗酒散襟(jīn)颜。
遥遥沮(jǔ)溺(nì)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
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
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
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
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
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36-138
2、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226
庚(gēng)戌(xū)岁:指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有道:有常理。固:本、原。端:始、首。
孰:何。是:此,指衣食。营:经营。以:凭。自安:自得安乐。
开春:春天开始;进入春天。常业:日常事务,这里指农耕。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聊:勉强。聊可观:勉强可观。
肆:操作。肆微勤:微施勤劳。日入:日落。禾:指稻子。一作“耒(lěi)”:耒耜,即农具。
饶:多。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风气:气候。先寒:早寒,冷得早。
弗:不。此难:这种艰难,指耕作。
四体:四肢。庶:庶几、大体上。异患:想不到的祸患。干:犯。
盥濯:洗涤。襟颜:胸襟和面颜。
沮溺:即长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隐者。借指避世隐士。乃相关:乃相符合。
长如此:长期这样。躬耕: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此诗开篇直接展开议论,明确表现诗人的观点: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起笔两句,把传统文化之大义——道,与衣食并举,意义极不寻常。衣食的来源,本是农业生产。“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诗人认为人生应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在诗人看来,若为了获得衣食所资之俸禄,而失去独立自由之人格,他就宁肯弃官归田躬耕自资。全诗首四句之深刻意蕴,在于此。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言语似乎很平淡,但体味起来,其中蕴涵着真实、淳厚的欣慰之情。“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微勤”是谦辞,其实是十分勤苦。“日入”,借用了《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意,加深了诗意蕴藏的深度。因为那两句之下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写出眼前收稻之时节,便曲曲道出稼穑之艰难。山中气候冷得早些,霜露已多。九月中,正是霜降时节。四十六岁的诗人,已感到了岁月的不饶人。以上四句,下笔若不经意,其实是写出了春种秋收、一年的辛苦。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稼穑愈是艰难辛苦,愈见诗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坚定。诗人对于稼穑,感到义不容辞。这不仅是因为深感“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而且也是由于深知“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魏晋以降,时代黑暗,士人生命没有保障。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何晏,司马昭杀嵇康,以及陆机、陆云之惨遭杀害,皆是著例。当时柄政者刘裕,比起曹操、司马,更加残忍。所谓异患,首先即指这种旦夕莫测的横祸。再退一步说,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在“质性自然”的诗人看来,也是一种异患。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农村劳动生活过来的人对这幅情景都是亲切、熟悉的。诗人是在为自由的生活、为劳动的成果而开心。“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诗人不仅是一位农民,还是一位为传统文化所造就的士人。他像一位农民那样站在自家屋檐下把酒开怀,可是他的心灵却飞越千载,尚友古人。长沮、桀溺之心意是说:“天下人都说天下是黑暗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黑暗的现状,又怎么能像归隐之人一样去归隐山林。”诗人自言与长沮、桀溺之心遥遥会合,意即在此。所以结笔说:“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但愿长久地过这种生活,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纵然躬耕辛苦,也无所怨尤。诗人的意志,真可谓坚如金石。诗人的心灵,经过深沉的省思,终归于圆融宁静。
此诗夹叙夹议,透过收稻之叙说,发舒躬耕之情怀。此诗的意义在于,诗人经过劳动的体验和深沉的省思,所产生的新思想。这就是:农业生产乃是衣食之源,士人尽管应以道为终极关怀,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仍然义不容辞。尤其处在一个自己所无法改变的乱世,只有弃官归田躬耕自资,才能保全人格独立自由,由此,沮溺之心有其真实意义。而且,躬耕纵然辛苦,可是,乐亦自在其中。这份喜乐,是体验到自由与劳动之价值的双重喜乐。陶渊明的这些思想见识,晚周之后的文化史和诗歌史上乃是稀有的和新异的。诗中所耀动的思想光彩,对人生意义的坚实体认,正是此诗极可宝贵的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