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厌尘嚣欲学仙,上天官府更纷然。
不如啸傲东篱下,且作人间过数年。
猜你喜欢
题诗本是闲中趣,却为吟哦占却闲。
我欲从今焚笔砚,兴来随分看青山。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diàn)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cì)锦袍。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露井:指没有井亭覆盖的井。未央:即未央宫,汉宫殿名,汉高祖刘邦所建。也指唐宫。
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新承:一作“承新”。
前两句中,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穆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
诗文中的写作特点就是咏的都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诗以“昨夜”总领全篇,一、二两句切题,点名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对新宠者进行直接描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这首诗通篇写春宫之怨,却无一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全诗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乃弦外有音的手法,所谓“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这正体现了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全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鹤行而啄,青玉嘴,
枯松脚,兔蹲而累,
尖两耳,攒四蹄。
往往於人家高堂净屋曾见之,锦装玉轴挂壁垂。
乍见拭目犹惊疑,羽毛襂褷眼睛活,
若动不动如风吹。主人矜夸百金买,
云此绝笔人间奇。画师画生不画死,
所得百分三二尔,岂如翫物翫其真。
凡物可爱惟精神,况此二物物之珍。
月光临静夜,雪色凌清晨。
二物於此时,莹一点纤埃尘。
不惟可醒醉翁醉,能使诗老诗思添清新。
醉翁谓诗老,子勿诮我愚。
老弄兔儿怜鹤雏,与子俱老其衰乎。
奈何反舍我,欲向东家看舞姝。
须防舞姝见客笑,白发苍颜君自照。
是谁断送春光,又柳絮、满空飞坠。长途飘泊,征衣轻薄,搅人离思。
梦熟罗厨,脸消花靥,镜惊尘闭。傍妆台点点,随风散乱,几番欲下还起。
灞水旧时行处。遍长条、雪花如缀。红芳竟老,绿阴成叠,寸心愁碎。
晓雨初晴,半归泥土,半随流水。卷珠帘、尽日留春不住,洒东风泪。
不见唐朝王右丞,世间画史少知名。何人貌得烟雨意,静听如闻风水声。
远岫带云才隐约,斜阳秋树却分明。清泉素石堪乘兴,欲买扁舟过此生。
抽得闲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
道人扫径收松子,缺月初圆天柱峰。
月从东峰来,岂但千里共。
四天本无壁,谁不得受用。
而彼山中人,塞向以自拥。
径烦子陈子,普请作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