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晨星耆旧稀,奋然一出拯危机。
石头路滑有时到,山顶云深无梦归。
帆叶饱风冲白浪,雪花和露湿缁衣。
八功德水谈空处,应有江禽入座飞。
猜你喜欢
燕子呢(ní)喃(nán),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zì)歌携手。醉醺(xūn)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昼忽然交长。看园林景色。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柳叶展开宫眉。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我已经醉意醺醺。还想寻找美酒。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参考资料:1、(清)朱孝臧编选;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翠:指柳叶之色。
踏青:即游春。恣:肆意;尽情。醉醺醺:形容人喝醉酒,醉得一塌糊涂的样子。亦指半醉貌。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运用比喻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机。“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具体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鲜艳色泽;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红花碧柳,两相映衬,十分耀目,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这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
全词围绕着“春游”这个题目层层深入,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趣和艺术功力,都属上乘之作,值得借鉴。
倚阑观四远。近有客登临,故相磨难。山形欠舒展。小峰峦云树,晦明更变。江淮楚甸。又何曾、分明在眼。但临深、自觉身高,未可便名博见。休辨。吾心乐处,不要他人,共同称善。痴儿浅浅。因他谩说一遍。问还知宴坐,回光收视,大地河山尽现。待於中、会得些时,举觞奉劝。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著,明镜催人白发多。
辍哭人歌行路难,畏人无地出人间。欣逢北海孙宾石,犹是江南庾子山。
野草离离随意绿,群凫泛泛倦飞还。一川烟草松萝外,何处梯云叩九关。
共是南游客,分飞复此州。欲招春作伴,翻觉酒生愁。
古道云栖石,归风柳映舟。明朝忆携手,寒色蘸中流。
烛泪夜粘桃叶袖,酒痕春污石榴裙。
莫辞辛苦供欢宴,老后思量悔煞君。
六朝千古台城路,伤心几番兴废。形胜空存,繁华暗老,举目江山还异。
风尘万里。奈迁客驱驰,去程迢递。故旧相望,雁边消息缈难寄。
春风凤皇台上,转蓬回首处,应叹身世。江总情深,陈琳檄倦,投老竟成归计。
斜阳某水。且净洗缁衣,任休行李。只怕东山,兴来还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