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怀夙约,踏月过禅林。花落无人迹,径幽且独寻。
水通到门路,云识入庵心。万物辉今夕,悠悠笙磬音。
猜你喜欢
鳌峰乌石宛相对,越王城中亦壮哉。正堪乘兴黄花节,况得消忧金粟台。
斜日远天寒雁到,绪风高树暮蝉哀。芙蓉冷落秋江净,故国惊心白发催。
信陵君杀晋鄙(bǐ),救邯(hán)郸(dān),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jū)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zēng)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cù)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jǐn)受教。”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
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信陵君杀晋鄙:指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之事。破:打败,打垮。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卒然:“卒”通“猝”,突然。谨:郑重。受教:接受教诲。
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在表现这一主旨时,不是用直白方法,而是迂回切入。唐雎先从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种情况说起,再具体为人之憎我、我之憎人,人有德于我、我有德于人而应采取的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不可忘和不可不忘的四种态度,最后才落实到信陵君救赵一事上,说明这是有德于赵、不可不忘之事。辩证说来,环环相扣,严谨有致;语句反复,却不刻板,回环有味,令人深思。
这篇文章,篇幅至短,而文气则甚宽舒,在简单交代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郊迎的背景之后,重点写唐雎与信陵君的对话。唐雎先对信陵君说:“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这四句话,没头没脑,看似不着边际,不知所云,信陵君也的确不明白,难怪他会问:“何谓也?”于是唐雎不慌不忙,就信陵君的疑问,为他解释这四句话:“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这四句话可分两层,前二句为上层,后二句为下层,上层为宾,下层为主;在下层中,前句为宾,后句为主,宾主相衬,顿挫有致。“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是唐雎这番话的主旨,于是由泛言“可忘”与“不可忘”,自然而然地引出要规劝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水到渠成,情理自现。对唐雎之谏,信陵君欣然接受。这段对话,前半为虚笔,后半才落实,虚笔作铺垫,实写见真意,虚实结合,宽缓从容,不急不懈,飘逸有致。
贱贫百年愁,老大万事倦。
起家来牧民,窃语笑丞掾。
拘挛拙徵科,俭陋省游宴;不思返江湖,乃尔辱畿甸。
斯言中吾病,有腼在其面。
行当自劾去,暂寓等邮传。
十月夜正长,岁事到冰霰;膏油幸可具,更尽书一卷。
月白夜啼鸦,沧江槛外斜。
风高砧自响,霜冷树犹花。
行侣浔阳客,荒村越女家。
相看倦尘土,一倍惜年华。
黯淡销魂独倚楼,登山临水又逢秋。檐前垂柳丝千尺,只系柔肠不系舟。
雕题承正朔,口舌代干戈。气运于今盛,人材比古多。
郎君登膴仕,孙子擢巍科。文物声邹鲁,勋名少伏波。
岁杪还行役,投栖野店空。
牛衣夫妇对,旅况主人同。
爨压危檐雪,灯吹破壁风。
一冬更漏接,都在此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