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明经第一人,强年高步上星辰。锦袍玉带兼三秩,白石清泉度七旬。
谢却钧衡娱暮景,归来桑梓乐长春。兹辰兹会遥相忆,南望南天祝颂频。
猜你喜欢
艅(yú)艎(huáng)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xiù),阳景逐回流。
蝉噪(zào)林逾(yú)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1137-1138.
艅艎:舟名。大船。泛泛:船行无阻。空:指天空。水:指若耶溪。
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远岫: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逾:同“愈”,更加。幽:宁静、幽静。
归念:归隐的念头。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本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日含鸡舌侍龙颜,多病连章暂乞閒。解印忽看辞汉署,拂衣长啸出燕关。
为郎苦节云霄上,倦客春心药饵间。帝里故人临路讯,冥鸿何日向鹓班。
衰草粘天碧,寒云返照黄。雁鸿飞不到,关塞去何长。
木落惊秋晚,城荒带月凉。衙斋萧瑟甚,窗外有吟螀。
短笛长箫何处船,草堂只在大湖边。蒹葭十里吹晴雪,芦荻千村生紫烟。
世路关心群盗在,茂陵多病一尊前。子云自有长杨赋,肯向青山独草玄。
只今学士总奔波,不似先生葬薜萝。眼见蓬莱成海水,身骑箕尾上星河。
开元供奉江南少,天禄词臣地下多。回首敬亭秋色远,山青云白奈愁何。
浑敦帝鸿开,谁云子不才。国门悬月令,南极转三能。
下士称微者,雄风咏快哉。匆匆春早驾,荐福畏惊雷。
旅食南陲忽自惊,光阴抛掷又新正。五更初下瞻天拜,三殿还思导驾行。
箫鼓人家春似海,桃符门户日初晴。天时人事应同泰,蹇拙何因答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