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伴经行虎结邻,古藤幽竹翳苔纹。朝凭水槛十峰雪,昼锁岩扉一屋云。
远浦上灯高阁见,下溪鸣橹半山闻。西崖木末孤亭上,定有书声达夜分。
猜你喜欢
翠崖红树压层层,精舍山腰唤即应。游屐暂逢挑菜女,诗筒偶附采茶僧。
风掀小艇长歌去,雨滑危梁倚醉登。信步不忧归径黑,水边乞得罩鱼灯。
碧磴千盘白石梯,元卿碑版少霞题。晴分极浦毫芒见,雾接层峦咫尺迷。
歌啸直穿烟雨上,家园遥掷雪云西。故人不虑难寻觅,剑气横空有白蜺。
明朝驿(yì)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táo)。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驿:驿馆。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澹地鲜风将绮思,飘花散蕊媚青天。
轮囷万乘器,为有先容根。任笑徒工瑟,何曾解扫门。
敢言三礼重,还自一邱尊。幔亭春色好,暂去坐絪缊。
每忆汾阳约,何为代北游。
神交太行迥,调合建安流。
高步云随杖,穷边雪照楼。
虏骄轻出入,吾老重淹留。
厚禄惟思报,严兵只御秋。
材官几人在,国士百年忧。
上古元无战,中丞自有谋。
冰清闲鹤渚,潭冷闭龙湫。
旧社独来去,春醪那唱酬。
相逢话时事,感慨望神州。
见时浓日午,别处暮钟残。景色疑春尽,襟怀似酒阑。
两情含眷恋,一饷致辛酸。夜静长廊下,难寻屐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