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风霜苦,髭须一旦皤。青看颏下少,白觉镜中多。
不为诗肠累,其如酒病何。功名成底事,空自叹蹉跎。
猜你喜欢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qiǎn)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lù),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wǎng)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黄耳:狗名。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南阳素书,浩之素珍。
而本朝观浩之书,又皆以为绝伦。
今视诸贤之跋,凡十有三人。
岁月几何,又不能仿佛其清尘。
书意日新,而迹日陈。
白首之攻,庶几信今。
服食求神仙,何如孤竹子。一食西山薇,万古当不死。
古人弃我如坠叶,摇荡秋光不相接。石堂藟木浏青烟,短锉疏檠映开箧。
反复千行愁尤叠,西笑欲观辕邱猎。羽林子侯车府儿,宏罗顿掩翚鸟慑,矜色嫣红潋双颊。
越筠万杵如金版,安用杭油与池茧。高压巴郡乌丝栏,平欺泽国清华练。
老无他物适心目,天使残年同笔砚。图书满室翰墨香,刘薛何时眼中见。
辞亲戒行李,祗命出神京。念兹行役迟,遥遥睇前旌。
皇仁固无外,所怒不来庭。授钺必卫霍,献谋必良平。
旗旃耀日色,铙吹杂风声。饮马河流浑,磨刀山石腥。
野有貔虎势,川无蛟鳄惊。况当青阳节,卉木竞敷荣。
晴云布鱼丽,荑柳啭仓庚。士健衣有辉,牧肥草青青。
狼居行可陟,祁连待勒铭。竖儒际斯盛,何以副从征。
云漫漫,雨漫漫。中秋当此夜,漫漫黑漫漫。个般真境界,赢得倚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