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逆湖波涌,维舟傍浅沙。
松山双石褵,茅舍几人家。
霜树明丹叶,寒蔬长绿芽。
客乡今夜月,伴我宿芦花。
猜你喜欢
莫笑书生一卷书,唐虞事业正关渠。
汉廷若有真王佐,天下何须费扫除。
浪中鞺鞳雨声寒,孤梦初回烛半残。甲子一周胡未灭,关山还带泪痕看。
正晚寒轻,单衣润,幽幌初添明烛。潇潇帘外雨,甚繁红都洗,未收梅溽。
水驿烟昏,僧廊月暗,愁诵虞兮遗曲。当年歌楼上,但凉欹笛簟,暖围箫局。
又谁道而今,冷云哀雁,鬓痕凋绿。
幽怀还暗触。叹中岁、吾亦伤哀乐。是几度、山屏寻梦,水舫携歌,蓦回头、水重山复。
未便朱颜换,先换却、昔时心目。况萧瑟、窗前竹。垂泪都尽,犹自风敲鸣玉。
怎堪伴人幽独。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清尚宁无素,光阴亦未晞。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
瀍涧抱王城,嵩高壮汉京。河山元地胜,灵秀自天生。
才逸青云早,功多白发盈。蓟门曾选将,秦塞久知兵。
月晓尚书省,霜严骠骑营。艰虞扶国步,宵旰见皇情。
身岂风尘倦,心犹冰蘖清。庙廊千载计,柱石两朝声。
不负烟霞侣,弥坚松桂盟。周田安旧业,洛社聚耆英。
乘醉新诗健,能书老眼明。栖迟耽绿野,恬澹爱黄精。
已脱升沉世,应藏著述名。三秋携杖出,二室拟丹成。
忽下浮邱鹤,还闻子晋笙。当樽话宝诀,夜色正参横。
闻道乔仙委蜕时,痛熏鲍艾损蛾眉。纵然白獭膏能觅,谁起卿完似玉肌。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yīn)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guō)!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
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殷勤:亲切的情意。过:访问。
隐士多为思想家,从朱放的诗句里读者可以领悟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题竹林寺》中有着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难料的伤怀。
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所以诗里用到了“促”这个字。因为这岁月的催促,诗人难以预料自己还有多少机会能来欣赏美丽的风景,所以用到了“更”这个字。前后的呼应用在这里很恰当,既加深了感情的表达力度又使全诗有了整体的美感,很紧凑不拖沓。可以说此诗的最长处不是对竹林寺烟霞的描绘,而是这种对感情的描绘方法。所谓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实就是这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编辑文字的好处就是主题明确,言简意赅。当然这是一种逻辑应用,要真正做到还需对素材很好的运用。绝对不是前面有几个词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几个词就行的,《题竹林寺》可以说是一个范例,读者多琢磨一下就会体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