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风吹塔铃,环山大波涌。虚堂佛火明,嗒然无怖恐。
高咏溯坡公,后先堪继踵。宵深人未眠,神清骨愈耸。
鼎摩云雷纹,鹤忆青田种。呼童启岩扉,霰雪皓已拥。
总持饶逸兴,得句如璧拱。蜡屐傥相邀,余亦贾余勇。
猜你喜欢
华严灵馆压嶕峣,一片风烟接寂寥。大地星河围永夜,中江镫火见南朝。
鱼龙古寺三秋水,神鬼虚堂八月潮。独上数层扪北极,满天风露下银霄。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花时候、一登楼。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2-93
弄春:谓在春日弄姿。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多情:指钟情的人。归舟:返航的船。
飞絮(xù)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飞絮:飘飞的柳絮。春江:春天的江。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山肴野蔌且随宜,约定同来最怕迟。朋友每思相聚乐,尘埃难得有闲时。
春回画笔丹青轴,雹落文楸黑白棋。醉客坐间誇俊逸,掀髯连写数篇诗。
行殿青冥天尽头,草间祇解老伊周。中吴谁命虎牙将,重赵几成牛后羞。
君去忘家勿忘国,我悲非剑亦非缑。动容乞予功名地,不作西南斗样州。
暂舣东风棹,相逢汉水滨。一尊东岘酒,万里北归人。
柳拂官桥晓,花明驿路春。明朝又山岳,怅别漫劳神。
三十六峰高插天,来游谁不慕真仙。
幔亭旧事随流水,空自溪头唤钓船。
友云飞观郁崔嵬,落木萧萧听者哀。九日朱弦和雁断,开年黄菊费诗催。
淮天雨露橙千里,梁地风烟酒一杯。此日此生人共醉,明年重健与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