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鞍草檄秃千毫,万帐无声北斗高。请为将军窥敌垒,雪中跃马夜横刀。
猜你喜欢
吾祖产濠梁,偶成风云会。潜壑攀飞龙,薄海生霖霈。
底定锡大封,骠骑功居最。桓桓镇南国,天子赐旌旆。
祇受不世赏,山河元砺带。本从代邸功,汗马同丰沛。
瓜瓞延秦吴,两地滥冠盖。茕茕余小子,岁月微禄赖。
宿雨晨初霁,春云午未收。浦烟笼过鸟,沙涨起眠鸥。
隐隐鱼舠远,依依岛树幽。行人正前棹,江水自东流。
秦封未到栋梁身,甘住青山作主人。三径高风聊傲世,一窝生意不关春。
香翻酒瓮寒涛滑,光拥书床晚翠匀。欲买西邻分半榻,溪猿云鹤许相亲。
玉瓣凉丛拥翠烟,南薰池阁灿云仙。
芳林园里谁曾赏,檐卜坊中自可禅。
明艳倚娇攒六出,净香乘烈袅孤妍。
风霜成实秋原晚,付与华灯作样传。
我昔次徐沛,闻君谪南越。吹灯起夜坐,惨惨若含噎。
君以谏疏出,位丧名乃烨。臣忠与友义,一举得双捷。
岂不爱荣利,附势钻隙穴。寒燠固异序,坚脆本殊节。
君行海上春,孤棹破晓月。罗浮森万丈,落落振高洁。
无作悲秋客,长咏伤穷绝。
一雨江帆许卸时,溪云五日拜公诗。天知留客应难霁,马到看山亦缓驰。
何地斯文堪此会,十年今日举吾卮。可今分付梅花月,留与山中别后思。
鸱(chī)鴸(zhū)见(xiàn)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鸱鴸出现在城里,国内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国怀王时,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之山有奇鸟,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来就为迷者生,不必晓喻贤君子。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鸱鴸:鸟名。见:出现。
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此诗用《山海经》中两则奇异之鸟的神话,来表达诗人对政治时事的感慨,其内涵具显隐两重。从表层看,含义颇为明确,古今学者多有解说。大致而言,是采《南山经》所记述的鸱鴸、灌灌故事: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通过对当年楚国屈原被放而怀王不悟,终至亡国的历史教训的回顾,影射批评东晋政权在用人上的亲信邪佞,疏放忠良,不重正士。此层含义,感慨极深,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也很强烈,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渊明在当时特有的关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的治国尚贤重士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在东晋社会里所深切体会到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的感士不遇的家国身世之叹。如进一步对此诗的深层含蕴进行探索,可以发现,此诗还在一层奇幻迷离的神话气氛遮蔽下,隐含有陶渊明对当时敏感政治时事的进一步揭露之成分。具体而言,此诗在引用《山海经》传说时,也利用上古神话系统,借“鸱鴸”之语言符号,暗示了恭帝被害的历史真相,在命义上,与诗人大致在同一时期所作的《述酒》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