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家门倚绿珊瑚,毒汁沾人合烂肤。愁说郎来行径熟,丫斜卷口月模糊。
猜你喜欢
不是哀梨不是楂,酸香滋味似甜瓜。枇杷不见黄金果,番檨何劳向客誇。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táng)。
停船暂(zàn)借问,或恐是同乡。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暂:暂且、姑且。借问:请问一下。或恐:也许。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竹林深处著禅房,下却疏帘自炷香。
书画随宜遮四壁,闲欹瓦枕小藤床。
肃驾来墟落,悠然瞩霁氛。
飞花缺林影,惊鹭破洲群。
牧径寻还失,荛歌断更闻。
平芜与天远,孤日带霞曛。
梁雉今谁嗅,城狐古不熏。
楚人矜节物,腰艾鬬兰芬。
樊山秋月旧登楼,又泊兰桡访昔游。南去山趋平麓断,北来水入大江流。
三更画角鱼龙夜,十里平沙雁鹜洲。却望衡湘劳远忆,使星明处是潭州。
当年防越有深谋,西筑雄都控上游。万顷波涛沉鼓角,千山云树壮旌旒。
南风不散鸱夷恨,夜月空悬雉堞秋。终古兴亡何定局,一名犹为阖闾留。
闽关屹南纪,上应牛女星。南将窥瘴海,东或带沧溟。
五季失羁御,藩镇擅甲兵。太阿既倒持,僣窃渎恒经。
谁欤据二州,于此建节旌。予夺自已出,况复望来庭。
太宗嗣宝符,涣号风霆行。稽首归厥命,覆冒仰王灵。
鞮译通绝域,圭贽集明廷。神猷杳难测,穆穆臻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