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飞不度橐驼愁,青山千仞截马头。儒衣七尺北风疾,白日欲落关山秋。
单于台高陵白楼,长城故鬼鸣啾啾。阴山小儿汗血马,关弓欲射南幽州。
武灵结怨几千载,边头战血腥髑髅。圣人飞龙起东极,手挽扶桑拓西北。
阴方侍子知诗书,燕支妇女好颜色。齐纨鲁缟推小车,客行饮酒餐羊酥。
出门万里不持刃,三关比户悲危途。仲宣从军自愁思,班超投笔徒区区。
书生来游壮士卧,题诗石壁蛟龙纡。
猜你喜欢
清晓都门祖帐开,路人相与欢贤哉。
流尘几翳看山眼,落日休停别酒杯。
何待诸生留北阙,自存遗直在东台。
连江四老嗟谁在,白首今朝只独来。
十年霜雪老黄门,抗疏群知国体尊。岳鹿折来真有胆,山龙补处自无痕。
漫言盘错昭臣节,偏向风尘识主恩。亲见闾阎凋敝甚,《郑图》还与绘千村。
龙首皆求到凤池,此心只为利名驰。
吾侪所志惟天爵,厚禄高官总不知。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词篇。词中深刻的表现了作者要一扫胡尘的爱国思想感情。
上片写作者在旅途中冒着大风浪渡河的所见和所感。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开头“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落日黄昏,阴霾满天,描绘出作品所需要的氛围。客子,是作者自称。又有什么办法呢?“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遇到了坏天气,雪神和风神要大动干戈了。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唐代牛僧孺《玄怪录》载:萧志忠欲出猎,群兽求哀于山神,云:“若祈封六降雪,巽二起风,即不复游猎矣!”(引自《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一)“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环顾四周,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尽管这样,作者的雄心壮志仍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在狂风恶浪中,一位稳坐“钓鱼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士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这里,寓意双关,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现象,也是当时南宋政治形势的写照:朝廷主和派掌权,如黑云压顶,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但作者仍不甘心,他还在奋力搏斗,努力抗争。
下片抒情,作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壮志得不到伸展的愤慨和忧忿的心情。过片“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紧接上片,抒写自己的壮怀,时刻不忘参加抗战。利剑戟,使宝剑和长予发生作用;斩蛟鼍,把蛟龙、扬子鳄都杀掉,这里用以比喻金统治者。
接着,作者抒发壮怀:“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壮志未酬,金人侵占的地区尚未收回,还需要我力挽狂澜,报效国家。但是,“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然而,“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所担心的仍然是国家的动乱。“风波”,比喻国势的动荡不安。词作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一片爱国赤诚。
李处全的词作不多,但也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水调歌头》,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
己知建德非吾土,还忆并州是故乡。
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
登高莫上龙山路,极目中原草木荒。
五十馀年清净,一念歘火缠纠。却似班生投笔,虎头燕颔封侯。
春光盎盎催官柳,柳色黄如醆中酒。
桥边微迳惬幽寻,世外高人共携手。
参差茅舍出木末,隐映酒旗当浦口。
插花处处引村童,失道时时问耕叟。
客堪共醉百无一,事不谐心十常九。
日斜潮落不可留,孤舟欲上频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