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既竭,日月俱腾。罝罗微物,动落云鹏。
猜你喜欢
噫气为风。挥汗成雨。聊灼戴山龟。欲持探邃古。
隘此大泛庭。
方知九垓局。
穷天岂弥指。
尽地不容足。
俯身望日入。下视见星罗。嘘八风而为气。吹四海而扬波。
欲游五岳。迫不得申。杖千里之木。鲙横海之鳞。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cáo)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kuò),无日不风波。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参考资料:
1、刘兴汉,吕树坤编著.中华历代诗词精品译析元曲三百篇译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年02月:97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一支清急万山来,穿竹喧飞破石苔。梦在故乡临欲到,声闻孤枕却惊回。多愁鬓发余甘老,有限年光尔莫催。缘忆旧游相似处,月明山响子陵台。
威凤翔九霄,千百但一遇。
苍蝇何所来,满盘挥不去。
吾人一肝肠,未可舍跬步。
掺裾辄经年,把臂速炊黍。
譬如枝上花,负里得暂聚。
天果何意哉,未易测其故。
安得三间茅,藜苋同旦暮。
秋色如行色,别语不得吐。
鹤峰得佳句,尚足慰延伫。
从今夜夜月,伴我照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