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牖风摧树,南篱寒蛩吟。庭中无限月,思妇夜鸣砧。
猜你喜欢
秋风吹雨鸣窗纸,壮士不眠推枕起。
床头金尽尊酒空,枥马相看泪如洗。
鸿门霸上百万师,安西北庭九千里。
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
横飞渡辽健如鹘,谈笑不劳投马箠。
堂堂羽檄从天下,夜半斫营孱可鄙。
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
百斤长刀两石弓,饱将两耳听秋风。
先拂连云台,罢入迎风殿。已折池中荷,复驱檐里燕。
孀妇悲四时,况在秋闺内。凄叶留晚蝉,虚庭吐寒菜。
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之性劲且刚。能使群花皆缩首,助它秋菊傲秋霜。
秋菊枝枝本黄种,重楼叠瓣风云涌。秋月如镜照江明,一派清波敢摇动?
昨夜风风雨雨秋,秋霜秋露尽含愁。青青有叶畏摇落,胡鸟悲鸣绕树头。
自是秋来最萧瑟,汉塞唐关秋思发。塞外秋高马正肥,将军怒索黄金甲。
金甲披来战胡狗,胡奴百万回头走。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酒。
去年见客问相知,射目如何却中眉。安定教条西浙盛,尧夫易学后人疑。
水晶宫里风烟爽,琥珀杯中岁月驰。谁念姚江未归客,萧萧诗鬓忽成丝。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nèi)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qiàn)谁招。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
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16-117页。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莲漏:即莲花漏。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红绡:代指红色花朵。那:犹奈。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
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倩:请。
这阕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话离别之情。上阙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女子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下阙抒情。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情。“莲漏三声”点明正处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这个烛光微摇、略带寒意的夜间,寂寞的主人公打开小窗,任那略带寒意的几许杏花春雨轻打自己的脸庞。蓦然发现,寒食节已经近了。寒食节将近而相思却无计可消除——面对此情此景,刻骨的相思便如同春水一般袭来,紧紧萦绕在周围。古代的女子一般会采撷红豆遥寄思念,这里作者运用对写法,虽明写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愈见思念之深。
词的下阙,从身旁的景物出发,即景抒情。在一派杏花春雨柔美的包裹之中,不禁感慨而今的春色已然如同美酒一般浓烈,一般让人沉醉。“已看”二字与“安得”相对比,春色愈浓,愈加体现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期望在梦里与爱人相依却不可得,心念及此,不由得万般惆怅迷离的伤情涌上心头,唯有将这一腔无人可诉的思念寄托在寂寞的夜里。
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描写爱情真挚缠绵,低徊悠渺的情致渗透在字里行间,使人沉醉其中。
知名自垂髫,三十年于今。既观君子面,始知古人心。
跳迹共萍水,言论合芥针。客游得良友,快胜千黄金。
万卷贮心胸,不作书中蟫。心如九秋月,了无纤翳侵。
前生定老衲,茅庵结嵚崟。偶然落尘网,共载参朝簪。
行藏学间鸥,随波共浮沈。泠泠太古意,悄若风中琴。
在山忘出山,轩冕非所歆。长安居不易,向平累尚深。
辞荣非此时,岁月驰骎骎。西湖佳山水,知君岂滞淫。
去去莫回头,为君留清音。期君十年后,芒鞋重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