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云低不散,黄河咽复流。关山多道里,相接几重愁。
猜你喜欢
云岑深处独翘翘,香逐吴山一梦销。
味入禅心清透澈,锦熏篝暖不容招。
素车犹忆十年前,生死交情更不迁。曾记邮筒传岭月,独赍镜老破江烟。
何人报国身能在,赖汝孤臣节已全。一瓣香消寒泪溅,乱鸦啼上古城边。
雪消江户春满枝,权君招饮不得辞。已看名士同来盛,况是明月初圆时。
官梅登盆映银烛,使星入座临酒卮。逡巡开筵极丰腆,食单时尚从欧西。
淳熬捣珍炮糁渍,浆水醷滥酏醢醯。左殽右胾近古法,葡萄论斗行如淮。
主人殷勤善言笑,客不解语惟解颐。酒酣登楼望天际,乡思正与寒云迷。
烹茶却唤看影画,亦有巾帼搀须眉。德法二主信时杰,猛很欲作鳞之而。
谁知异人华盛顿,状貌酷类枯禅师。雄豪百鍊至平淡,中外一理元无疑。
盛衰天道迭倚伏,会有能者同华夷。霜风吹面醉渐解,归舍儿女犹唔咿。
汪君翌日幸语我,大夫以下皆为诗。我虽强作用我法,措语蹇涩爱者谁?
近山奇绝处,萧洒此攀跻。巳历翠微尽,真堪肥遁栖。
瀑泉喧上界,竹树暗中溪。日暝下山去,苍茫路欲迷。
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
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柘石门青。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cháo)车望虏(lǔ)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qūn)巡(xún)。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
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
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
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参考资料:
1、钱忠联,马亚中主编;钱忠联校注.陆游全集校注2剑南诗稿校注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2:第272页
2、鹤鸣.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壶浆:指酒浆。
高冢:即高山。
迫逐: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卷:指史籍。流涕:流泪。
“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
此诗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结构天成,思路精密。语言运用上,作者深于锤炼,比如“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意,写尽了北方遗民的心情。第六句用“逡巡”写眼前,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铃语吟风寂梵音,塔灯擎月净高深。盂兰瑞草生三昧,天竺昙花散五阴。
雁沼恍疑星宿海,鹫峰幻作火珠林。西方谩说光明藏,何似中华池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