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思缘平泽,幽斋夜话迟。人寻冯翊去,草向建康衰。
雨雪生中路,干戈阻后期。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
猜你喜欢
听元宵(xiāo),往岁喧(xuān)哗(huá),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jiē)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这天晚上,民间有挂彩灯,观彩灯的习俗。今岁嗟呀: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闹红尘:尘世热闹。香车宝马:豪华的车马。消乏:消沉,贫乏。
这首散曲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小令描写了往年元宵节的热闹、欢乐气氛,同时又写了写作当年元宵节的冷清,百姓的愁怨。今昔对比,反映出明代国家日渐衰败,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形,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对官府的残酷统治表示强烈不满。
此曲用“今岁”、“往岁”的对比手法,描写了元宵节冷落的景象。“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正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实况和广大人民对反动统治的愤懑情绪。据《尧山堂外纪》载:“弘治、正德时,‘高邮元宵最盛,好事者多携佳灯美酒,即西楼为乐。……后经荒岁苛政,闾阎凋敝,良宵遂索然矣。’”这段话正可做为这首小令的最佳注脚。
春晚洋山鱼计盈。满湖小种亦神清。郎船夜旁竹洲宿,天半天封塔火明。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
增之宁解溢,减著且无伤。
取舍皆为过,焚漂总不妨。
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欧阳自号无仙子,卓识真知冠古今。弱水蓬莱在何许,愚夫白骨紫苔深。
两岸人烟草木多,东风匹马瓮城河。桥横百尺平如砥,山倒千峰翠似螺。
古迹已随城剥落,奔流长与石冲磨。尘缨未濯年光老,空愧沧浪孺子歌。
从来画马称神妙,至今只说江都王。将军曹霸实仲季,沙苑丞辈犹诸郎。
龙眠老人亦画马,独与三子遥相望。两马骈立真骕骦,一马脱去仍腾骧。
龙眠老人今则亡,呜呼三马谁平章。北湖居士两鬓苍,初无长吉古锦囊。
饭豆不足将游梁,手持三马三太息,樯乌已复催船樯。
解把诗言别,那无计可留。梅花两心事,寒雁五更愁。
我亦高悬榻,君须独卧楼。后回相忆处,莫返雪中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