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无春色,边城有风霜。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
猜你喜欢
阑殿辞新宠,椒心馀故情。鸿飞渐南陆,马首倦西征。
寄书参汉使,衔涕望秦城。唯馀马上曲,犹作出关声。
寒树暗胡尘,霜楼明汉月。泪染上春衣,忧变华年发。
玉艳光瑶质,金钿婉黛红。一去葡萄观,长别披香宫。
秋檐照汉月,愁帐入胡风。妙工偏见诋,无由情恨通。
未洗染尘缨(yīng),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huáng)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zhì)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qiè)素鱼惊。
洗砚(yàn)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染尘缨:沾满灰尘的帽子。芳草平:即芳草坪。
篁:竹子。
雉:野鸡。
素鱼:白色的蛀虫。素贞:指清操。这两句的意思是要发愤读书,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三清:最高的神仙境界,比喻朝廷。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常苦灵山暑气昏,澹云疏雨洗乾坤。溪南只许闲人看,紫障青崖静吐吞。
双旌耀林丘,小队喧笳鼓。
鞭鸾相招携,拂石共容与。
爱山晋羊祜,好士汉保武。
胸中补天石,笔下修月斧。
追游愧后乘,遇景咤先睹。
扪参或三叹,控穴聊一俯。
会意时目成,忘言但心许。
徐行讵敢留,有语不得吐。
真游未易再,外物可足数。
酒尽傥可继,君歌为君舞。
一门种德百年深,同寿堂前杏满林。花雾煖凝丹鼎润,药栏春锁碧窗阴。
披云采术常携鹤,近市悬壶不计金。遥想嘉禾沾惠者,几多人共戴华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