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缨忽解诚堪喜,世网重来未可知。
莫忘全吴馆中梦,岭南泥雨步行时。
猜你喜欢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可用以记事备忘。丹墀(chí):皇帝殿前的台阶。如今把菊向东篱:此句是借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表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往常时狂痴:过去头脑痴傻。笞(chī):用竹板打。杖:用棍子打。徙:流放。课:先拟定题目然后按题作文。
作者在《雁儿落兼得胜令》中描述了为官时与退隐后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况。全曲用对比的笔法,形成强烈反差:在朝时必须卑躬屈膝,秉笏立丹墀,处处仰承权贵意志,如对朝政有所论谏,则可能被判刑。辞官后的生活却悠然轻松,自在飘逸,人如在世外桃源中。这种比较完全是来自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因而对当时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格外有力,态度也极为鲜明。
连用五个“往常”“如今”表现作者自己的隐居完全出于本心,并非模仿古人,表达了作者在选择人生道路时的那种特立独行、超群脱俗的精神和旷达的内心境界。
翩翩群从系离思,别每经年聚却迟。竹室旧誇杨氏客,兰阶多识谢家儿。
炎氛过雨开三伏,爽气先秋满二仪。羁旅相逢应尽醉,明朝休道尚书期。
碧桃花下宴初还,云御逍遥拥侍环。两鬓天风吹不醒,肯教清梦落人间。
广行行实称才华,如节鸾和驭宝车。
曾燕琼林天一幄,却吟玉蕊市三家。
大篇追补唐诗阕,盛事常流鲁頖夸。
别有冰姿延客住,白池腾种白莲花。
达旦不成寐,卧听秋雨声。雨亦竟不歇,吾意何时平。
前年秋八月,淫雨百谷盈。禾稼尽腐黑,况云屋圮倾。
此雨复弥月,岩崖千里崩。不知上帝意,岂欲移苍溟。
吾生殊坎轲,一纪事农耕。两田俱不稔,百口常见婴。
奈何越庸调,已欲樵栋楹。老妻向我道,但坐且勿惊。
人事尚莫定,天道宁易明。脩短有恒数,丰歉惟所丁。
床头有美酒,馨香盈玉瓶。君姑自斟酌,可以助颓龄。
醉卧忽将午,此物方雷鸣。
旷怀未许众人窥,细行犹堪百世师。
广厦千间无地起,灵台一片有天知。
承明才入又南州,重见旌旗照柁楼。
道义平生无捷径,风波随处有虚舟。
如公未可违文石,稽古何妨欠碧油。
我亦登门烦著录,此行无力为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