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分手各抛沧海畔,
折腰俱老绿衫中。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又被新年劝相忆,柳条黄软欲春风。
猜你喜欢
幽独辞群久,漂流去国赊。只将琴作伴,唯以酒为家。
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李三埋地底,元九谪天涯。
举眼青云远,回头白日斜。可能胜贾谊,犹自滞长沙。
圆纹碧浪小红槎,笑倚东南看日华。醉杀九天霞一朵,那知人世有桃花。
继粟养君子,倚闾烦老亲。家山频入梦,泮水再逢春。
人傍绿阴去,沙明锦色新。清名留省闼,时至道还伸。
右军本清真,潇(xiāo)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bà)笼鹅(é)去,何曾别主人。
右军:即晋朝王羲之。因他曾任右将军,故称“王右军”。本:原来,本来。清真:纯洁质朴。潇洒:洒脱,毫无拘束。出:一本作“在”,超脱。风尘:这里指污浊、纷扰的仕宦生活。
山阴:即今浙江绍兴。遇:一本作“过”,不期而会。羽客:亦称“羽士”。羽,含有“飞升”的意思。旧时因道士多求成仙飞升,故称道士为“羽士”。要:通“邀”,中途相邀。一本作“爱”。好:喜爱。鹅宾:鹅的宾客。这里指王羲之。
扫素:素,白绢。意为在白绢上飞快地书写。道经:即“道德经”。笔精:笔的精魂,喻精通笔法。这里指王羲之精湛的书法艺术。入神:达到神妙的境界。
罢:终。笼鹅:把鹅装进笼里。去:离开。主人:指上句的羽客山阴道士。
本诗典出南朝宋虞和“论书表”:“羲之性好鹅。山阴昙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右军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示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诗人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把上述故事诗化了,便于人们朗诵、歌唱。
从这首诗中,进一步说明了书法在晋代已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品。王羲之在当时已有很大的名气,墨迹已相当值钱。这与诗人在“草书行歌”中说王羲之为“古来几许浪得名”是相矛盾的。由此,“草书行歌”是否确系李白所写也可作为一个怀疑的佐证。
吾多张公子,别酌酣高堂。听歌舞银烛,把酒轻罗裳。
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
山童泽涸欲金流,小雨廉纤陡变秋。河朔饮徒方快意,鲈鱼归兴不如休。
歌姝况有飞琼侣,结客当为掷果游。一曲阳关肠断尽,未应闻此不迟留。
霁色清和日已长,纶巾萧散意差强。
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
南陌东村初过社,轻装小队似还乡。
哦诗忘却登车去,枉是人言作吏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