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
寺闇烟埋竹,林香雨落梅。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猜你喜欢
苍古仰闻君一语,当时岩壑顿生春。承恩屡入九重殿,出对尝先十七人。
中使饭传诸宝器,内庭坐赐杂花茵。自天沛泽诚稀遇,拜舞还山洗幻尘。
谁榜天游向此轩,欲令幽隐味真篇。
一心泯绝浑无计,万事撄宁付自然。
持钵随缘朝乞供,闭门扣寂夜安禅。
如师早契南华旨,即是逍遥物外仙。
沉水香销一局棋,客来浅酌旋分题。
画栏占得春多少,帘卷东风日未西。
草长莺(yīng)飞二月天,拂堤(dī)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参考资料:
1、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燕山出版社,2009年:48.106.156.269.332
2、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16-18
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世路多险巇,当关盛豺虎。投足偶不慎,适遭鼠辈侮。
才大用本难,但可闭深户。愿葆松柏姿,弗与哙等伍。
峨峨狮子山,空翠日翔舞。皎皎秦淮月,流晖满澄宇。
期践就菊言,理楫待容与。极目吴山云,好振皋禽羽。
谁家岩畔结蜗庐,门对江流画不如。茅屋数椽丛树绕,芋田人背夕阳锄。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