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
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热处先争炙手去,
悔时其奈噬脐何。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猜你喜欢
酒兴诗狂似蝶蜂,终朝上下逐东风。
梁间燕共何人语,庭下花无百日红。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zhé)。初惊蛰。鹁(bó)鸠(jiū)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yì)。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鹁鸠:亦称鹁鸪,天将雨,其鸣甚急。
浥:湿润。燕支:一种可作胭脂的花。
时届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花香月色旧阑干,不忍重经况忍看。是我心知天必忌,为卿泪滴地无乾。
浑如梦里还寻梦,虚被欢称未尽欢。从此一双红豆颗,抛沉碧海恨漫漫。
庸人自扰语诚然,困顿无聊欲问天。蚊去负山谁共信?鸟来衔石彼曾填。
成裘集腋频经岁,酿蜜添须尚待年。桥债未完心不死,岂知日日坐针毡。
万象森罗具一尘,小庵花木四时春。
客来相对默无语,亲见毗耶彼上人。
塑不就,画不成。锋芒不动,海晏河清。五湖衲子,抖擞精神。
为君通一线,教子快平生。夜来春睡重,一觉到天明。
山无数,烟万缕。憔(qiáo)悴(cuì)煞(shà)玉堂人物。倚(yǐ)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眼前是横挡的重重青山,弥漫着千万缕烟雾。看不到你憔悴的面容,分别后我独倚篷窗活活地受苦。恨不得跳进大江,随着东流的江水一块逝去。
参考资料:
1、张为才.《元曲三百首》:青岛出版社,2009-08-01:55
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疏斋:元代文学家卢挚的号。玉堂人物:卢挚曾任翰林学士,故称。玉堂:官署名,后世称翰林院。因翰林院为文人所居之处,故元曲多称文士为“玉堂人物”。篷窗:此指船窗。
“山无数,烟万缕。”,一方面是直道眼前精算,渲染分手时的气氛,一方面也有起兴与象征的意义。那言外之意是说:无数青山将成为隔离情人的障碍,屡屡云烟犹如纷乱情丝,虚无缥缈而绵不绝延。
“憔悴煞玉堂人物。”,原来尽管行程缓缓,“山”、“烟”等外景不时扑入眼帘,而在作者脑海中浮现、心底里念叨的是卢挚。由景到人,说出送别之人的悲凉意绪,实业反衬出自己的悲伤。“憔悴煞”与卢挚所作“痛煞”相呼应,表现出卢挚对珠帘秀的一片深情,同时也形象地道出了别离的痛苦。
“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据卢挚原作中“华传尔载将春去也”一句可知,珠帘秀将乘船离去,也许这是一次长久的离别,也许是一去不返,成为永诀,因双方的心情都很沉重。行舟将发,作者想到等待自己的是寂然一身,孤倚难眠,只有那滔滔的江水与悠悠的离恨与自己做伴,这样的处境实在难以忍受,因而说是“活受苦”。由此而想到了死,一死了之,岂不万事都得到了解脱。“恨不得随大江东去”一句就是这种心愿的表白。至此,作者的感情到达了高潮,全曲也在悲锴沉痛的调子中结束。可贵的是,作者以死殉情的愿望不是用哀艳低沉的调子写出,而是以慷慨悲凉的词语表现。
《寿阳曲·答卢疏斋》这首小令一改男女情爱的意象,把脉脉之情置在无数山中,万缕烟里,以及东去的大江之上,全然都是开阔宏伟的大自然意象。曲中也用了“煞”字,但这一字用得巧妙,以“代言体”的角度让这位玉堂人物自己去憔悴了。“大江东去”是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演绎过来,竟用到了思爱之情上,这也是此曲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