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迢迢四十载,复向荥阳宿。
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追思儿戏时,宛然犹在目。
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岂唯变市朝,兼亦迁陵谷。
独有溱洧水,无情依旧绿。
猜你喜欢
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
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
居人有佳思,过客得新喜。
中桥一回顾,欲入迷所自。
寒里船门不可开,试开一望兴悠哉。
空蒙烟雨微茫树,都向湖光外面来。
青帝留行迹,岩前春不归。尽从霜与雪,君看碧依依。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wǎn)头上髻(jì),明月与作耳边珰(dāng)。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lǐ)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chāng)蒲(pú)花,明朝枫树老。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参考资料:
1、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27
妾:古时女子的谦称。横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红纱:红纱衣。
绾: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髻:发髻。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珰:耳饰。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莲风:此指春风。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绿浦,这里指水上。
菖蒲:植物名。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乐府《大堤曲》这一诗题多是描述水乡船家女子爱情生活的。六朝人题作《大堤》或《大堤行》,唐人始用《大堤曲》这一诗题。
李贺的这首《大堤曲》写的是一个住在横塘的美丽女子与北来商客的一段爱情生活。开头两句交待了这个女子的居所。横塘在当时是一个商船往来聚集的繁华之地。古代也有人根据《大堤曲》这一诗题推测,此处所指当是大堤附近的另一横塘(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其实这里只是泛指横塘、大堤这样的水乡,所以诗中大堤横塘参差互用,也就是互指。“红纱满桂香”是说透过那绯红的窗纱,沁出闺房的桂香。而后“青云”两句通过写这个女子青云般的发髻和明月宝珠制作的耳珰,描述出其貌美动人。这是采用汉代乐府《陌上桑》的衬托手法。下面“莲风起”四个三字句,交待了这个女子与那个“北人”恋爱的经过。在那莲叶随风起舞的春季,由北方来经商的“北人”,因两人相爱而停驻在这繁华的大堤,而留连在“红纱满桂香”的闺房。下面“郎食”两句,以饮食之精美,极言两情之绸缪,爱情生活之美好。因为在古代,人们常以猩唇鲤尾作为男女情爱的隐语。结尾“莫指”四句是女子劝对方珍惜眼前的欢聚,勿有远行别离之念。“襄阳道”指其行程。菖蒲花开于春末,此处喻女子易逝的青春年华,因古人认为菖蒲难得见花。这四句是女主人公以绿浦中的行舟多一去不复返之事来劝情人莫生远行的念头。最后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李贺这首诗全无其“风樯阵马”的奇诡幻诞风格,而是力摹乐府古体。以一个笃情女子口吻写出秦淮水边商女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生活。也在一种淡淡的哀怨之情中,透出其离多合少之苦。在这方面是《古诗十九首》的遗风。而诗中喜用美言绮语,清丽动人,深得六朝乐府之妙。
薄植衰根自古叹。何方空谷宅荃兰。平皋送尽夕阳寒。
官道泥深车辙乱,山桥霜尽马蹄干。一般狼藉不堪看。
海味江荠漫策勋,污邪霜冷晚收云。酥螯破玉津先溢,膏腹开金酒自醺。
韭瓮久能酸措大,糕盘空自饱将军。从今甘附平南癖,郡柄何妨与判分。
松乔去我久,高驾不可攀。
何意尘外游,近在王城间。
先帝昔临御,忽冲启玄关。
营宫奉岳镇,缥缈当人寰。
疏泉抗台殿,拟迹三神山。
想像列仙下,半空来佩环。
云车倏容与,旄节俨成班。
翩翾万玉女,红颊翠羽鬟。
世人那得见,石坛空自闲。
伊予厌羁跼,酷甚负病瘝。
兹行适所愿,贴若贾在闤。
春风吹园桃,几日朱霞殷。
寒碧竹间见,新黄柳际还。
主人非素朝,促具初无艰。
抗侯角善手,持觞发欢颜。
尚无形骸累,安问绂与纶。
跋马兴不尽,东池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