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红叶尽,旅思倍凄凉。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
道存空倚命,身贱未归乡。南望仍垂泪,天边雁一行。
猜你喜欢
督亢陂前秋复春,埋荒落日悯劳薪。州存十六兴亡迹,路绝三千南北津。
急难弟兄镫火共,伤神妻子涕痕新。触怀夜雨归何自,莫浣京华一窖尘。
故山老圃近如何,行菜分瓜梦屡过。乌桕攒红云脚补,稻孙抽绿水痕拖。
趋庭遥慰承欢好,作客难禁写恨多。无复市中屠狗辈,容谁筑倚渐离歌。
江城红叶尽,旅思倍凄凉。
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
道存空倚命,身贱未归乡。
南望仍垂泪,天边雁一行。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wēi)迤(yí),芳草长堤,隐隐笙(shēng)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lí)滑,不觉船移,微动涟(lián)漪(yī),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参考资料:
1、马亮.欧阳修作品鉴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322-324.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涟漪:水的波纹。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少陵作者今卓尔,彭泽一觞意何已。诗工酒逸觉有神,此理浪传嗤俗子。
却求举选科目间,仰看有道当汗颜。闻君欲往更愁绝,归心日夜急飞湍。
故邱堕苍茫,得兹赖居人。竹氛净媚晓,藓绩绿染春。
藤萝设野幕,猿鸟卜近邻。岂不惬吾愚,弥使怀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