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桃李月,颜色共花宜。回脸莲初破,低蛾柳并垂。
望山多倚树,弄水爱临池。远被登楼识,潜因倒影窥。
隔林徒想像,上砌转逶迤。谩掷庭中果,虚攀墙外枝。
强持文玉佩,求结麝香缡。阿母怜金重,亲兄要马骑。
把将娇小女,嫁与冶游儿。自隐勤勤索,相要事事随。
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才学羞兼妒,何言宠便移。
青春来易皎,白日誓先亏。僻性嗔来见,邪行醉后知。
别床铺枕席,当面指瑕疵。妾貌应犹在,君情遽若斯。
的成终世恨,焉用此宵为。鸾镜灯前扑,鸳衾手下隳。
参商半夜起,琴瑟一声离。努力新丛艳,狂风次第吹。
猜你喜欢
阮生古狂达,遁世默无言。
犹余胸中气,长啸独轩轩。
高情遗万物,不与世俗论。
登临偶自写,激越荡乾坤。
醒为啸所发,饮为醉所昏。
谁能与之较,乱世足自存。
绿树啼莺春已阑,杜鹃声里最绵蛮。繁阴有路归幽处,长日无人到俗间。
茶信为僧时过水,诗魔因客又登山。薄衣轻体风吹面,神观初明气自还。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邮亭低折绿杨枝,风满帆樯酒满卮。百里羁栖非远客,暮年亲友重临歧。
春江梦里迎桃叶,夜雨宫前赋黍离。咫尺漓江书易寄,旅愁频遣故人知。
闻道成都酒,无钱亦可求。不知将几斗,销得此来愁。
解道衡门绝世缘,爱才犹获叶生颠。青鞋信足从它破,白眼看人转自怜。
诗好诧增缃素价,酒狂思益布衣权。西南岳牧谁黄射,鹦鹉虽题莫浪传。
忽有苍翠来眉锋,跃然令我呼短筇。波心倒插白玉柱,水面秀出青芙蓉。
平分吴江楚江地,对耸天南天北峰。老夫铁笛欲吹却,恐向盘涡惊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