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
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
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
惟有青青松树枝。

猜你喜欢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cuī)嵬(wéi)。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ǎn)霭(ǎi)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qiú)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55-258
开:消散。崔嵬:山势高耸的样子。
赤亭口:即赤亭守捉。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
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晻霭:昏暗的样子。寒氛:寒冷的云气。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阴崖:背阴的山崖。
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
走马:跑马。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使人想见,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不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诵读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金罍:泛指华美的酒盏。
东山丘壑梦:典出《晋书·谢安传》。晋文帝时,谢安被召为著作佐郎等职,他以病辞,隐居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人游山玩水,吟诗作文,被称为“放情丘壑”、“无处世意”。后出任宰相,颇有政绩。看金印,大如斗:《世说新语·尤悔》,东晋大将军王敦举兵叛乱,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贺新郎·寄丰真州》是作者寄赠给友人丰真州的一首词,意在勉励老友为国立功。上片从回忆二人共饮的情景入词,然后以一“叹”字领起,描绘别后情景。自己功名未就,光阴飞逝,只不过在江湖上来来往往,想起不仅收复中原无望,而且现在仅有的半壁江山还不断受到金兵的威胁,自己便痛心疾首,“两眉长皱”。再念及沦陷区的人民,还在翘首企盼收复,心中更加痛苦。望着浩渺的天空,不尽的落叶,北送的飞鸿,他久久地伤怀了。紧接着,他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情不自禁激动地说“天下事,公知否?”作者身在江湖,心系世事、希图恢复,并恳切地勉励友人。
下片具体抒写他的劝勉。首先说你是真州知州,钱塘风月、西湖垂柳,这些江南美景令人留恋,但为国杀敌的机会也切莫放过。不能像谢安那样盛年便隐居,要不失时机地抗金报国。朝廷腐败,你要振作精神,“要整顿、封疆如旧”,此句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希望。在作者眼中,丰真州是将才、是帅才,一定能入主枢密院,招揽天下英雄,奋起抗金,所以他说,那些英雄豪杰,也一定会齐集于你的帐下,为你奔走。最后以“看金印,大如斗”表达自己盼望对方出马挂帅,驰骋疆场,早日抗金复国的迫切心情。
全词笔力豪健,气势浑厚,从自己的沉郁哀伤中站起来,寄殷切希望于对方,感情愈来愈昂扬、愈来愈奔放,把自己的爱国精神融入对友人的厚望之中,用典巧妙含蓄。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各臻其妙。《四库全书提要》赞道:“豪情壮采、直逼苏轼”。
予少不知学古难,学古直欲学到韩。柰何韩实不易学,怛觉昼夜心力殚。
茫然故步亦已失,有类寿陵学邯郸。虽然予心未肯已,尚欲勉强求其端。
跬步不休效驽马,千里未至空长叹。羡君兄弟俱早慧,家学岂止传柔温。
圣经贤传饫已久,百家诸子皆蠹残。学文要须学韩子,此外众说徒曼曼。
韩子皇皇慕仁义,力排佛老回狂澜。三百年来道益贵,太山北斗世仰观。
我生于今望之远,时时开卷相欣欢。岂惟庐陵惜旧本,我亦惜此祇自看。
子今欲假敢违命,愿子宝之同琅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