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空缠疾病过,光阴况复迅如梭。蹉跎容易入衰境,此德此身将奈何。
猜你喜欢
芳草未歇犹余春,羁人无聊最愁夜。晚年少梦嫌漏中,老眼看书怯镫下。
闇云初起墨屏张,骤雨忽来瓶水泻。蚁影刚停鼓翼飞,花枝已作垂头亚。
块垒填胸尚可浇,酒杯自有何须借。世情虽薄不吾欺,官事正繁喜先谢。
诸公正好博鼎钟,此翁久已同田舍。华膴都如过眼花,安闲即是老头蔗。
文欲欺人老忘丑,诗贪斗韵险不怕。所欣衰老入和平,祇有嬉笑无怒骂。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xíng)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yì)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dí)的(dí),我心悬旆(pèi)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
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参考资料:
1、张学文主编.《历代送别诗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04:105-106
2、陈伯海编.《唐诗汇评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2357-2358
泥融:泥泞。行人:裴坦,字知进,进士及第,任宣州观察府判官,诗人故旧至交。
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即青弋江,在安徽省宣城县西,长江下游支流。
的的: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悬旆:挂在空中的旗帜,这里形容心情空虚。
故国:故乡,指长安。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朝来射黄羊,驰逐出塞游。忽闻匈奴至,万骑寇幽州。
被袍不及甲,肘挟双刃矛。飞身入重围,手取单于头。
归来饮辕门,独耻非伐谋。
大道自坦夷,于中生荆棘。扩清有古人,所贵无遗力。
尧舜至今存,孔孟教不熄。世运或迁移,日月亦食昃。
遁非圣贤心,剥犹天地德。霜风洗长林,群木涵新色。
对马洲前积甲悬,黑云东起雾连天。辕门夜缚平行长,露布星飞北极前。
樗栎虽不才,亦各言其长。
愧此万丈夫,寐卧无何乡。
系马门前柳,投鞭息吾驾。青林合扶疏,木杪抗风榭。
沈郎天骨清,众垤立嵩华。闭阁卧读书,一榻过僧夏。
尤工五字律,句法窥鲍谢。无穷真炙輠,有味乃食蔗。
我老复何为,齿发日夜化。寅缘苇间见,拊髀起一咤。
悬知掷地响,自欲补天罅。坐令长安楮,顿起千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