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日月影从光外过,
山河形向静中分。歌扬郢路谁同听,声洒梁园客共闻。
堪想画堂帘卷次,轻随舞袖正纷纷。
猜你喜欢
雨雪不顺时,阴阳失明晦。麦根半成土,农夫泣相对。
我公诚诉天,天地忽已泰。长飙卷白云,散落群峰外。
拂砌花影明,交宫鹤翎碎。宿鸟晨不飞,犹疑月光在。
碧树香尽发,蠹虫声渐退。有客怀兔园,吟诗绕城内。
祖宗圣能并天纵,游艺神妙开诸王。霓庵玉池挺初叶,琼华晋韵肩相望。
王孙趋庭授祖砚,晚出顾欲兼众长。初师唐文逮王恽,近更逸迈追倪黄。
写情岩壑取自适,不管人海尘飞扬。尺缣进御惬宸赏,洒翰旌以怡清堂。
敕开秘笈俾甲乙,上溯元宋远及唐。人间画史几梦见,此福方驾励董张。
艺林圣手类寿耇,君齿始壮谁能量?殿门秋霁拜赐出,彩服归捧循陔觞。
继今技道与年进,龙种胸次元殊常。老馋骋嗜蓄绢素,岁岁乞费隃麋香。
短焰剔(tī)残花,夜久边声寂。倦(juàn)舞却闻鸡,暗觉青绫(líng)湿。
天水接冥(míng)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参考资料:
1、王友胜李跃忠李红渊选评.西风吹梦.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91页2、(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7页
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剔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冥蒙:幽暗不明。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正是这样由于厌倦官场,无心于仕途,感情的细腻处又受到太大伤害,身处边塞,不能安心入睡。纳兰填词就是如此地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一首词写作者在边地夜深独处,面对残灯短焰,欲睡还醒的朦胧情态。“倦舞”句用典出新出奇,深藏了诗人的隐怨。上阕不言愁而愁苦自见,下阕以浪漫之笔法出之,从梦中思念家乡来下笔不免落于常套,但却是以梦中去浣花溪寻觅诗圣的遗迹,真是诗人之想,诗人之语。
夙慕司勋诗,常怀黄鹤楼。太白尚难企,我辈何须游?
客行楚越遥,楼下停归舟。乘闲携我友,登高豁远眸。
霭霭俯万瓦,喧喧属两州。云绕大别山,春生鹦鹉洲。
喜见嶓汉导,来会岷江流。舳舻被波面,帆樯如林稠。
慨彼名利奔,岂暇今古愁?危搆何代创,名迹几回留。
昔人焉知我?千载空悠悠。有句不必题,倚槛歌相酬。
君钓秋江月,我耕秋谷云。逃名君笑我,伴食我惭君。
老我素多病,壮君高出群。何时各归去?云月总平分。
天子真,伶人假,百战功成李天下。天子假,伶人真,草草登场了一身。
朝筑受禅台,暮改击鞠地,傀儡衣冠本儿戏。镜新磨使天下光,郭门高贻天下殃。
愁台一登俄下场,黎园乐器充黄肠。天子亦伶人,伶人亦天子,假假真真一而已。
君不见,黄袍加身只如此。
计然抱十策,上干越王庭。句践用其三,富国逞雄兵。
范蠡往师之,佐越破吴城。功成泛湖去,拂衣且辞荣。
隐居齐鲁间,遂著陶朱名。然也诚智囊,而蠡术亦精。
保身全明哲,千载垂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