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若夺幽色,衔思恍无悰。宵长霜雾多,岁晏淮海风。
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露凝朱弦绝,觞至兰玉空。
清光液流波,盛明难再逢。尝恐河汉远,坐窥烟景穷。
小人谅处阴,君子树大功。永愿厉高翼,慰我丹桂丛。
猜你喜欢
剔秃圞(luán)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
剔秃圞:又亮又圆的样子。圞:团圆,圆貌。是必:一定要。底:同“的”。者:语尾助词。
这支散曲题为“托咏”,是托物咏怀之意。曲子写一个少女对着天上圆圆的明月,诉说心底的祝愿:愿天下有情人都像明月一样团团圆圆。古人诗、词、曲中常有对月拜祝和把酒发愿的描写,关汉卿的《拜月亭》杂剧中即有对月祝愿的情节,与这首小令有相近的意境。
曲子开头的“剔秃圞”是元曲中较为常见的语汇,用作圆的形容词。“拜了低低说”一句,颇有情致,发自内心的祝愿,全在一片虔诚,低声的叨念,已将心迹与神态全然勾画出来。祝愿月亮常圆,却用了“是必”两字,似乎由祈求变成了命令,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当事人那专一的要求和迫切的心情。“休着些儿缺”,永远不让圆月有一点儿缺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唯其不情,方见真情。末句“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很有分量,足以收束全曲。《西厢记》中,红娘有一句台词,说的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那时概况全剧主题的一句名言。这里的“都似你者”,正扣托月咏怀的题目,似月之常圆,正是对“如花美眷”的祝愿。“天下有情底”,范围很广,在情感的深厚之外更增添了博大的内涵。
这支小令所用的几乎是日常口语,朴实而生动,使人似乎听到少女的娓娓诉说,颇具元曲的特有风采,充分体现了作品作为“曲子”的艺术特色。
张宴凌崇颠,返策憩涧阴。南岑夙厌历,北麓今始临。
危磴绝来术,崩壑瞰空潭。幽窦抱虚白,哀牝递清音。
旁探闯窈窕,侧坐倚岖嵚。古苔文已驳,春蒲茸渐深。
幽禽鸣相续,惊麌窜莫寻。扳萝罥修袂,折兰芳素襟。
奇踪閟自古,胜赏发予心。虽微舞雩咏,敢谐溱洧吟。
山河永衿带,微生终陆沉。愧乏古人操,将何视来今。
灵异寻沧海,笙歌访翠微。江鸥迎共狎,云鹤待将飞。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遥知神女问,独怪阮郎归。
六尺莎阶九尺庐,玄毫白楮任生疏。花前屡泛摈愁酒,架上聊存引睡书。
蕲竹细纹如浪滑,吴绡寒纬似云舒。幽窗一枕腾腾去,炼佛求仙事总虚。
鳏独须仁政,承宣待上官。更饶多病苦,那解百忧宽。
边郡书稀到,衣襟泪不乾。南人西北老,天远问应难。
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
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
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
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
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
今岁元宵明月好。想见家山,车马应填道。路远梦魂飞不到。清光千里空相照。
花满红楼珠箔绕。当日风流,更许谁同调。何事霜华催鬓老。把杯独对嫦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