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多凉吹,疏蝉足断声。——杨凭
已催居客感,更使别人惊。——杨凝
晚夏犹知急,新秋别有情。——权器
危湍和不似,细管学难成。——陆羽
当斅附金重,无贪曜火明。——颜真卿
青松四面落,白发一重生。——耿湋
向夕音弥厉,迎风翼更轻。——乔(失姓)
单嘶出迥树,馀响思空城。——裴幼清
嘒唳松间坐,萧寥竹里行。——伯成(失姓)
如何长饮露,高洁未能名。——皎然
猜你喜欢
旧是东皇爱养臣,又惊风气逐时新。未应骨格高前辈,已把文章托后尘。
多谢斧斤宽法律,频蒙雨露减精神。百年护得黄云厚,且听庖人话积薪。
高岭号枪竿,危亭揭岭颠。四山皆培塿,万里尽平川。
草树秋犹秀,冰霜石半坚。全燕归眼底,佳气郁中天。
贫贱爱居山,澹然无世虑。空水映衣巾,残霞明杖屦。
俯视见孤村,离离惟烟树。人作蝼蚁行,逶迤缘细路。
巉岩深合沓,弄石成小住。隔云闻暮钟,沿崖且归去。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星屏已喜一樽俱,嗣启芳筵合郡符。
袅袅细香生玉醴,颸颸凉吹度冰壶。
锦纹眩旋明回雪,云影依微觅贯珠。
乘醉言分当卜夜,火城璧月共通衢。
春日更多情,风吹杖履轻。欲聆黄鸟啭,独傍绿杨行。
远甸阴云合,孤村花木荣。偶然逢野老,邀我坐柴荆。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xiǎn)碑题字。
休寻折戟(jǐ)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2、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359页
藓:苔鲜。
折戟:所谓“折戟”就是断戟被沉没在沙里,指惨败。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寿山一带之明陵,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里有围场。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汉初刘邦兴建,迁家乡父老于此。猎骑:代指打猎者的坐骑,代指猎人。
这是一首描写秋猎的词,词中所描绘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区的行猎。
上片着重写景,景中已透露了凄怆之情。“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停马且住,看到眼前一望无垠的青山,连绵成无尽的屏障,在这里的天地间,繁华显得微不足道,这份苍茫深入人心。“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面对眼前这份萧索冷清的景象,看着被枯草掩埋的石碑,容若心中感慨万千。被苔藓覆盖了的石碑上,还可以模糊地辨认出之前所刻下的碑文,时光就是这样无情,人们还以为将真实留在石碑上就可以万古长存,其实在时光面前,任何东西都是脆弱、不堪一击的。想到此,容若便心生悲凉。自己的生命也不过是白驹过隙,匆匆几十年犹如流星划过,很快就没了。词人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整日陪在皇帝身边,做些并不情愿的工作,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够到头啊。
下片侧重抒情。不过此中笔触多不在打猎的本身,而是写猎场的景观和感受,其中不乏悲怆之音,感伤之意。所以他才会无奈地写道:“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在这里大概是指古往今来的兴衰往事,正如一开始所言的那样,不要寻思那古往今来兴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容若看到这迟暮的秋日,想起之前的种种,心中难以言说,故而只能在结尾草草地写上一笔“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作罢。这就是容若狩猎的心情,这个男人随时随地都会有所感悟,写入词里,以供后人唏嘘感叹。
这首词笔力苍劲,虽然是哀叹往事之词,可是字里行间并不缺乏刚劲,刚力与阴柔结合得十分巧妙,相得益彰。尤其是结处二句,所绘情景形成强烈对比,颇含兴亡之感和轮回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