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高

罗浮山高高,莫知其纪极。矗然以孤峙,去天才咫尺。
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留万古青。势侔五岳通勾曲,四远相望如在目。
潜蒸二气作甘霖,万物沾濡生意足。三千六百丈,四百十二峰。
鸟飞尚不过,兽迹岂能穷。专奇擅胜夺神力,巧成妙设亏天工。
我曾试一登,绝顶凌天风。彼沧溟之深若停潦,诸山俯视犹蚁封。
罗浮山,镇兹东南何崔嵬。罗山止其所,浮山海上来。
罗耶浮耶终莫辨,荒唐流说谁亲见。轩辕遗迹已成空,葛洪丹灶封苔藓。
但见石楼隐隐势若仙,铁桥斗绝难夤缘。瀑布垂流三千仞,湖波直与海潮连。
璇房七十二,玲珑曲折天然异。亚虎巡山不咥人,越鸡五距飞还止。
罗浮之山足游娱,有林可樵溪可渔。羡君住近山之麓,襟带云霞水竹居。
良田负郭课僮耕,既看东作又西成。得禾酿作酒如渑,颓然醉倒复还醒。
推窗便对罗浮青,白云英英水泠泠。云英英以怡情,水泠泠以濯缨。
随取而足,其谁与争。罗浮之山,钟灵孕秀,不在君身在君后。
凤毛已见薄青云,事业终当媲古人。乡园南望九千里,为忆罗浮歌送君。
猜你喜欢
罗浮高哉四百四十有二峰,三峰最高拔起金芙蓉。
耀真洞天锁溟蒙,鳌背咫尺蓬莱通。
璿房瑶室深玲珑,霞袿霓袽纷丰茸。
中有老仙扰白龙,藕花冠巾九节筇。
招邀茅盈挟赤松,麾诃列缺鞭丰隆。
天鸡未叫万籁空,夜半唤出扶桑红。
下照万象方屯蒙,起踏斗柄呼东风。
扶胥云气低葱茏,海若吐蜃天投虹。
前旌招摇导祝融,从以五色骑羊翁。
苍舒檮戭伯虎熊,风后力牧常先鸿。
日用大学心中庸,暗室屋漏十目同。
夏璜荐缫旅大弓,太蔟为角谐函钟。
日星宗彝映华虫,江河健帆转蒙冲。
庆历元佑诸儒宗,立朝直声摩穹窿。
真卿长孺谁为容,白头万里行蚕丛。
清献清节乖崖忠,太平盛时适其逢。
事有至难莫如公,表裹坏证阻且讧。
参苓温平匪泛攻,潜瘳膏肓夷疽癰。
三边按堵九扈丰,祥飚甘雨天为功。
趯趯和乐跃阜螽,沾沾啁哳瘖寒蛩。
雪山不隔黊纩聪,衮衣绣裳遄归东。
天津疋马两玉童,袖疏入奏明光宫。
中兴规模旧提封,直北燕蓟西崆峒。
功成跨鹤追葛洪,神光炯炯方双瞳。
金丹宝诀传枕中,负薪汲水长相从。
海内兵方起,离筵(yán)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yīn)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参考资料:
1、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
“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怜:即爱。负米:以“负米”作为孝养父母的故实。
想忆:指别后思念。看来信:一作“望来信”。后期:指后会之期。
殷勤:情意恳切。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当此落英缤纷之时,我们二人正应把臂同行,赏花饮酒,你要回家尽孝,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无可奈何花落去”,惜别之情更见凄婉。送别的气氛,与王四十五的情谊,至此已抒写得淋漓尽致了。于是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诗人另有一首《七夕应令》诗说:“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后期”亦同此义。这句是说,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折柳”相赠,则是古代朋友相别时的习惯,以后就成了送别的代称。《三辅黄图·桥》即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亦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之句。这一联是说: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