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昔日甚相亲,共赏西园正媚春。
醉卧如茵芳草上,觉来花月影笼身。
烟铺芳草正绵绵,藉草传杯似列仙。
暂辍笙歌且联句,含毫花下破香笺。
南陌风和舞蝶狂,惜春公子恋斜阳。
高歌饮罢将回辔,衣上花兼百草香。
春郊饮散暮烟收,却引丝簧上翠楼。
红袖歌长金斝乱,银蟾飞出海东头。
昔年常接五陵狂,洪饮花间数十场。
别后或惊如梦觉,音尘难问水茫茫。
猜你喜欢
眼底千艘逐浪花,离篷相率叹无家。登坛宿将思王剪,吊古名文忆李华。
兵到八公疑草木,糈行千里掷泥沙。羁栖赖有中黄檄,细柳深营自禁哗。
下午繁阴合,柴门静砌苔。无情双屐杳,随意一尊开。
素具供葵笋,苍童盛橘梅。微闻有瑶佩,吹下小琼来。
河上望丛祠(cí),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zhào)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bìn)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从河上看到,古祠隐约在树丛里,茫茫楚山笼罩着蒙蒙春雨。眷恋的鸟缓缓飞去,带走欸乃的船桨,唱着孤独的别离。
子规何处哀啼,染红杜鹃带血的心曲。相思欲绝的相思女,鬓发飘零如蝉翼。更难堪百花红艳,芳草茵绿,佳节又添相思意。
参考资料:
1、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7-69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4-55
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片四十九字。丛祠:建在树丛中的古祠。一说解为很多庙宇。
兰棹:指用兰香木所造的船,泛指精美的船。棹,船桨,这里以“桨”代船。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愁绝:愁极。
这首词虽然应词牌名写了祠庙,但其作意在于表现女子的离情别绪,展示男女间的爱恋情愫。
上片立足于“望”,着眼于“别”。“河上”点明女主人公所在船上。“丛祠”以下,皆为望中所见,也渗透望中所感:春雨蒙蒙,正好巧妙带出离别时的迷茫心境;江天寥阔,楚山有情,鸟似恋春而迟飞,这实在也是离人情怀的曲折表达、感情的外射;“兰棹”句更为婉转深透,见船而联想到郎君的远离。而棹从水中举起,水珠滴下,也有如惜别的眼泪,更修饰以“空”字,无情有理,进入一层,看似痴想,实则深厚,不言人情而人情自见。
下片紧接上片的一个“伤”字,纵笔驰骋,远扬开去。开始二句借物寄怨。杜鹃的啼叫声是“不如归去”,杜鹃花开,夫君应该返回。而现实是他偏偏离去了。杜鹃啼声已使人不堪,又见花开如血,这正好反衬出离情的痛楚。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并用“不歇”状声,“如血”烘色,更使哀情激越,如泣如诉。末二句从对方入手,设想心上人也在为离别忧愁,以彼衬此,把离情推进一层;同时用人美、时美,反衬伤时、伤怀。
全词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以其情真,深婉感人,一改《河渎神》词调本意,为一大创新。同时词人以灵活之笔,刻画相思愁情,参差错落,意境浑然。
吾身非我底为情,说著尘劳特地惊。五九尽时山更好,涧泉云鸟自春声。
梦飞不到越溪头,空想鸳鸯戏彩舟。昨夜小楼清似水,雨声添足十分愁。
暮钟晓磬杂啼鸦,尤觉幽栖与市赊。
风力吹回千嶂雨,柳阴遮断一豀花。
苍皮树瘿何妨丑,横水桥虹不厌斜。
夜半春雷乱车轧,不须鸣鼓助惊茶。
岳力偏幽最,平遥眼一新。得从烟月望,拟作钓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