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芜没几经年,祇有寒烟锁涧泉。结屋幸容追旧观,题名未许续遗编。
青云白石聊同趣,霁月光风更别传。珍重个中无限乐,诸郎莫苦羡腾骞。
猜你喜欢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感官体会,描写静景,却能给人以动态的体验感。另外全诗不过寥寥几句,但简明凝练,描景抒情,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第一句“樱桃花”开门见山的推出所要描写的景物。第二句马上承接上一句并运用一系列的量词由一到二到千万,恰似人的视线般由远及近,由一处及整体。这样的描写手法立马使静默沉寂的樱桃花有了一种爆发般活泼、热闹的气氛,恰拟于宋子京“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却又比宋句写的更含蓄,若绵酒般可令人回味无穷。第三句笔锋一转却是睹物思人,“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物是人非,然而无论作者或读者却都能将摘花人的形象还原回樱桃花枝下的花砖上面。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一袭罗裙,红艳似火,花衬人娇,人比花灿。素手若玉,皓腕凝霜,折花微扬,婷婷玉立,回眸嫣然一笑,热情似火,瞬间黯淡了周围。
然而片刻的恍惚过后呢?却是油然而至的失落。譬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喧闹开着的花儿,那一池的活泼美丽,终却只化作了一句叹息:“那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又譬若六一居士的《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如火般的樱桃花渲染出来的热闹却愈发衬出一份斯人不再的惆怅与落寞来。写乐景,喻哀情,恰似我们读完这首诗后没由来的失落一样,我们不知何时,似也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之中。
今朝九月初一,败叶凋零满室。钵盂高挂悬崖,拄杖依前靠壁。
几许斸山风月,且无遮个消息。诸祖不解提掷,久参那辨端的。
云黯黯兮胡汉何分,风萧萧兮鼻孔突出。自是捕盗无功,只管抱赃叫屈。
捉得也,捉得也,在什么处,晚风吹动小楼春,归来一径花狼藉。
牡丹谢后觉荒凉,此艳中兴百步香。莫诮雕栏当晚节,须知名卉绝群芳。
金刀剪处云霞被,翠笼擎来锦绣裳。别乘殷勤华府宴,应将花谱议前王。
暝色苍然迥自开,舵楼殊胜妙高台。灯如列宿黏空出,乐似钧天飨帝来。
忽捧骊珠霞潋滟,乍惊鳌足水潆洄。老夫大有挥毫兴,欲嗣玄虚愧不才。
冷冷清清,凄凄瑟瑟,一帘灯影无聊。何处秋声,声声送入芭蕉。
银屏半掩银钩坠,剔银炉、香篆刚烧。怎今宵。寒柝偏长,寒梦偏遥。
碧纱窗外铃如诉,况深宵寂寂,远道苕苕。落叶啼螀,听来都足魂销。
那堪更向荒江泊,打孤蓬、万里奔潮。总萧条,明日阑干,损了红绡。
我本糜鹿性,谅非伏辕姿。
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
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
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
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欹。
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
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
均为人所势,何必陋盐辎。
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
调习困鞭箠,仅存骨与皮。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
空斋卧积雨,病骨烦撑支。
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
门前自无客,敢作扬雄麾。
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
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
今朝枉诗句,粲如凤来仪。
上山绝梯磴,坠海迷津涯。
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
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贤明日登用,清庙歌缉熙。
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海棠十韵诧芬芳,惭愧梨花冷似霜。
赖有乐天春雨句,寂寥从此亦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