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猜你喜欢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hé)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yuán)墉(yōng),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于:在。善:善于,擅长。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其子患之(患):忧虑。乞:向人讨,请求。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予:给。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诸:“之乎”的合音。弗:不。是:这。若:你。穿:穿透,穿过。远:表示距离。垣墉:墙壁。垣:墙耳:语气词。病:害处。去:距离。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已耳:罢了。“吾将饥寒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
珍重从君乞小狸,女郎先已办氍毹。
自缘夜榻思高枕,端要山斋护旧书。
遣聘自将盐裹箬,策勋莫道食无鱼。
花阴满地春堪戏,正是蚕眠二月余。
清游吾有分,浑似昔曾来。
野屋凭高住,青山到水回。
欲看数岫远,须待晓云开。
渐渐生愁思,乡心上古台。
十载思量。幸莲舆北上,重睹容光。芳颜仍似玉,云鬓却成霜。
相把袂,语悲伤。说离乱兵荒。叹年来,惊惊恐恐,无限凄惶。
忽然病入膏肓。是长途辛苦,体不禁当。君心应自在,我意竟难忘。
持素手,断柔肠。问去者何方。望魂兮,魂兮早降,享我杯浆。
宵寒何处著诗魂,剔尽银缸未掩门。鸟啄落花风捲幔,一庭烟月自黄昏。
当时谪仙人,四海蜚英声。偶然此一醉,遂有无穷名。
叔世尊放旷,中度翻为轻。颓波浩难返,忧思谁能平。
蛱蝶花边又柳边,晚春篱落早秋天。只怜翔粉无多少,叶叶黄衣小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