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筒旧岁尚谆谆,曾几何时哭蜀珍。
对紫薇边还老手,近红云处立长身。
禁中视草蒙天笑,湖外埋轮触相嗔。
直气雄辞俱已矣,西风怀友一沾巾。
猜你喜欢
长君尤岁辈流稀,君直西垣我北扉。
襆被本无桑下恋,联鞍犹记柳边归。
锦残尚足邱迟用,斤妙曾看郢客挥。
闻卜菟裘殊未定,吴中埋玉是耶非。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zhù)点,更髻(jì)鬟(huán)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rèn)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参考资料:
1、洪柏昭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上,花城出版社,2000.04,第318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3-1206页
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箸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髻鬟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纫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学古人而“佩兰”。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偷把罗衣裛泪痕,落花江上泣青春。空将凤管题君怨,自是蛾眉累汝身。
翠黛不须匀绿鬓,红膏休更点朱唇。自然彼此无心妒,犹恐多言巧中人。
落木碧空远,秋辉半壁斜。
游车停细草,飞盖带余霞。
水阔烟钟暝,鸦归省树哗。
长安捣衣急,秉烛傍谁家?
斡运清神境,修完耀洞天。九层台上聚祥烟。端坐碧霞轩。开阐琼林雅宴。赏玩个中深浅。咆哮金虎戏波涛。警动未成鳌。
供奉廿年久,传经更草麻。生平公望郁,垂老主恩加。
国有怜三鉴,人谁续五车。燕山今夜月,荒草咽清笳。
绮陌将收五夜灯,后堂锁到第三层。画檐残烛,细雨恐难胜。
歌板敲愁飞火凤,枕函贮梦结红冰。觉来还记,踏月六街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