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关羽至今传,名将为神自古然。
生不封侯三万户,死犹庙食数千年。
猜你喜欢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zūn)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樽:酒杯。
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寒食由来古今重,四海人人作丘垄。两京道上松柏多,尽是王公大家冢。
伊昔年年当此时,钿车宝马相追随。纷纷锦树满原野,暖风迟日争光辉。
草间烧纸树间哭,罗列杯盘乌攫肉。侵晨祭罢薄暮归,旋风剪剪吹馀灰。
尔时马医夏畦鬼,亦受子孙追养礼。丰薄由来称有无,咸具盘餐致醪醴。
家家丘坟各为主,何人垄上无新土。自从遭乱去乡关,几岁松楸不曾睹。
况复其间多发掘,孝子慈孙泪如雨。流落他州遇火前,去年如此复今年。
新阡旧垄祇回首,无复原头挂纸钱。君不见东都之傍永安道,车辙平来生碧草。
四时祠祭今寂然,五陵春树生苍烟。
兽鹿如斯为慨然,使君犹入野人船。游山失道今谁问,孤姥翻知长史贤。
枕前泪与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故园西望尚烽烟,诸将争称猛著鞭。端赖汾阳回纥马,何如王浚益州船。
疾风待扫经霜箨,浩劫谁生出火莲。盼到甘泉真报捷,先看旗鼓井陉前。
沉沉王侯居,列屋皆妖妍。
性斧糜春葱,日诧歌舞筵。
孰知山泽儒,超然广文毡。
野花供妩媚,山月献连娟。
潘郎真吾徒,常加视后鞭。
居无鲍生马,红粉风蓬旋。
张公为石奴,处仲政复贤。
继今看远业,贱子当留年。
山下平平百顷田,人家多厌粥和饘。不应限却东南地,丰草长林塞眼前。